〈吉布森女郎〉。圖/周靜芝
文/周靜芝
這張圖片於1895年作為美國《Scribner's》雜誌的封面,創作者是Charles Dana Gibson(吉布森),圖中女主角被稱為「吉布森女郎」,啟發了當年許多的舞蹈、歌唱、與時尚。
此圖線條直率明朗,氛圍俏皮活潑,女郎抬頭挺胸、表情肅正,一副勇往向前、義無反顧的模樣。一部腳踏車,嘩噠一下地被踩踏了出去,象徵指標強烈:「我要跨出門檻,行遠看世界。」表現了當時代「新女性」的氣魄:獨立前衛、強壯知性。
保守者視之為現行習性的威脅,前觀者則熱烈擁抱新思維與女性主義的覺醒。「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面目即將被除卻,女子們決心要自由自在行馳在社會地表上。腳踏車是機械動力,而「跨出去」更是一種自我心志的能動量,自由自在的行旅,就是為了要開發人心的能動量和識見。
旅行的本身,就某種意義來說,不單僅為了休息遊玩,它給我們一個機會觀望異風奇俗,又借著互為比較更認識自己而擴建心胸智慧。從前旅行的大門只開一半,我們作為女人的,感謝那時有勇有謀的仁人智者把另一半大門為我們打開,讓女子也有機會成為「全人」。
吉布森女郎優雅中見熱情,思量裡不乏勇氣,使我印象深刻。這讓我想到我的母親,四十多年前,媽媽堅持參加旅行團去世界遊,全家人都並不全心支持,那年代我們好像莫名地還待在無才即德的固執中,可我的母親稟性裡也有吉布森女郎的心性。
媽媽從國外回來時送我一條項鏈式的紅心瑞士表,也給家裡每個人買了禮物。她軟言好語似乎在彌補對大家的虧欠,如今思之,應該是我們的虧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