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6至8時 老、病最易跌倒

 |2019.05.07
1850觀看次
字級
圖為醫院教導長者如何預防跌倒。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病人安全通報最新統計顯示,將近每四件病安事件就有一件是跌倒,去年一年內醫事機構通報的跌倒件數高達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件。最容易發生跌倒的時段依序為上午六至八時的起床時間、中午十時至十二時的午餐前時間與下午二時至四時的時段,跌倒時的主要活動多為上下床、行進、如廁、進出浴廁與變換姿勢。

衛福部委託醫策會建置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由參與的醫事機構進行自願性的匿名通報。綜觀去年第一季到第四季資料,共計有七萬三千兩百八十七件病安事件,包括藥物事件、跌倒事件、手術事件、輸血事件、麻醉事件、檢查檢驗、管路事件、傷害行為、公共意外等。其中跌倒事件量僅次於藥物事件,高達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件,占率百分之二十三點七。

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跌倒的時段,依序為早上六時至八時、中午十時至十二時與下午二時至四時。跌倒時,病人從事的主要活動常見行走、上下床移位、進出浴廁、如廁與變換姿勢,而跌倒的可能原因以病人自身因素為最大宗,環境因素與用藥因素次之。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由平躺或坐姿突然站立起身,容易發生姿態性低血壓,特別是年長者、用降血壓藥者、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疾病患者,可能因周邊血管收縮較慢而更易讓血壓明顯下降,造成頭暈、虛弱、視力模糊與跌倒意外,這可能是跌倒容易發生在早上或午睡起床以及變換姿勢之時的原因之一。

姿態性低血壓 跌倒高危險群

他表示,要知道自己是否容易發生姿態性低血壓,平時測量血壓就不能只坐著量,偶爾在坐著量完約一分鐘後,可站起來再量一次。當坐與站測得的收縮壓數值相減超過二十毫米汞柱,就代表出現姿態性低血壓,屬跌倒的高危險群。

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說,國內糖尿病患者眾多,糖友最容易在睡眠期間出現低血糖,一來是距離晚飯的時間已久,二來是降血糖藥影響所及。一旦血糖偏低,可能出現疲倦無力、神智不清、雙手顫抖等,睡醒下床時就容易跌倒。

台北馬偕醫院社區醫學中心主任黃偉新說,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質與量強度將漸漸喪失,一旦缺乏力氣、失去平衡感、甚至嚴重到確診為肌少症,下床或改變姿勢時就容易出現跌倒意外。預防肌少症,可多進行阻抗運動,包括舉啞鈴、騎單車、踩飛輪、快走或爬山,飲食上要注意補充足量且優質的蛋白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