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記憶】 懷念媽媽的手作菜包

文/宋隆俊 |2019.05.03
1640觀看次
字級

文/宋隆俊

包子的種類不少,大江南北、甜鹹葷素都有,台灣小籠包更是深深擄獲外地遊客的心。只不過,一般包子大都是以麵粉作外皮,客家菜包卻是以米製成。

客家菜包內餡裹有蘿蔔絲、豬肉丁、豆干、蝦米,以及提味用的黑胡椒粉,講究一點的還會加上其他珍貴食材。往昔是客家人年節必備的應景糕點,客家人管它叫「菜包」,而今,已成為庶民平日的正餐或點心,隨時都吃得到。

在我孩童時期,做菜包是很辛苦的,必需靠人力推磨製作米漿,大人推著重重的石磨來回轉圈圈,小孩也不容閒著,要在一旁將泡過水的米倒進石磨中。雖然很勞累,但想到即將有香噴噴又美味的菜包可打牙祭,也就釋懷了。

此外,做菜包的前幾天,無論大人、小孩,都會揹著竹簍子到野外採摘柚子葉或月桃葉,清洗晒乾後當成菜包的襯底,相當環保,其中,又以大白柚葉子的形狀及尺寸最適合不過。

記得那時每逢春節,媽媽都會包菜包,從泡米、磨米開始,再到蘿蔔削皮、切絲、爆香,滿屋子都是濃濃的蘿蔔香。待放涼後,全家一起包菜包,再經過隔水蒸熟,一個個白胖胖的菜包,就可以列隊桌上了。媽媽還會提醒不要立即吃,稍為放涼後,等水氣蒸發會更為可口。

如今,每當在市場上看到菜包,就會想起逝世多年的媽媽,也懷念起她當年的手作菜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