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全民說好話 共創人間淨土

文╱郭書宏(資深媒體人) |2019.04.30
1699觀看次
字級

文╱郭書宏(資深媒體人)

此刻台灣,打開電視、查看手機或翻閱報紙,內容無非圍繞二○二○年的總統大選新聞,從綠營初選的「兩輛火車」之爭,到藍軍「太陽們」的角力,媒體競逐報導的角度及面向,仍然多停留在衝突、放話的口水新聞。透過媒體的放大效果,這些政治人物一言一行全天候放送,不知他們是否想過,自己的一句話,不但彰顯著自身的人格特質,甚至還攸關國家社稷安危?

古德云:「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又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一切的災殃禍患,往往是由於一句話甚或一個字,而不小心傷及他人;尤其現今網路時代,從公眾人物至市井小民,只要輕輕一按,訊息就能在瞬間傳遞千里。因此,我們在開口動舌、舉手投足之間,實在必須更加謹慎。

根據研究,男性一天說話約七千字,而女性則約兩萬字。無論在家向親人叮嚀、分享、抱怨,工作的開會、報告、交代,到與朋友的談心、聯誼或應酬等,我們每天大量使用著話語,但我們真的說對話、表對情了嗎?要怎麼才能溝通無礙、舌粲蓮花,用語言圓滿人際關係,進而自利利人呢?

《別譯雜阿含經》中的「四句義」,佛陀即明確指出說話須掌握四項原則:「善說最為上,仙聖之所說;愛語非麁語,是名為第二;實語非妄語,是名為第三;說法不非法,是名為第四。」

首先「善說」不只是辯才無礙、口齒伶俐,最重要的是心存善念、正念之言語表達。誠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推廣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心地良善,口中說的自然是好話,身體做的自然是好事。善說取決於善心,若我們用善心看待世間,口中有德,出口言善,社會大眾皆傳播好人好事,國家社會必定清淨美好。

「愛語」並不是指專揀好聽的話說,而是要掌握說話的態度。幾次造訪日本的經驗,觀察到日本人多予人謙遜有禮的態度,且較少與人爭執,主因是他們說話習慣使用敬語、謙虛語,除了對不同輩分要使用不同尊稱,甚至對講話的聲調、用語的態度、搭配的肢體行為也十分講究。因此表達關懷、勉勵及體貼時,多說給人尊敬、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的話語,適時搭配微笑及點頭回應,讓人覺得聽我們講話,也可以成為是一種享受。

時常聽到有人說:「一根腸子通到底,有話直說!」「我的個性比較直,講話不喜歡拐彎抹角。」照理說,「實語」誠實說話固然沒錯,但實話雖真卻也最傷人,尤其像是家人、夫妻、摯友之間,因為關係愈緊密,卻往往忽略了基本的禮貌及尊重。所以說實話仍要秉持慈悲心,時時顧及對方感受,用字遣詞要加以修飾,讓言詞婉轉含蓄卻不失真誠實在,這才是一個成熟、誠實之人的說話態度。

《大智度論》有云:「諸世善語,皆出佛法」,若我們平日能多深入經藏、多讀聖賢書,師法佛菩薩、古聖先賢如何說話、與人應答,說話不但不會招致過失,進而視因緣善巧說話的智慧,還能為聽者帶來啟發,獲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收穫。

學說話,其實就是學思考、學做人。若全民每天能善用說話的機會,練習說清淨語、愛語、真實語、利他語,修行口業,讓生活周遭洋溢美言善語,共創正向美好的人間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