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的詩、文、話(下)

仲弓 |2005.10.27
5293觀看次
字級

未經潤色的詩
明吳郡顧元慶《夷白齋詩話》:「高廟詠菊詩云:『百花發,我不發;我若發,都駭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這首詩,介乎「王」「寇」之間,成則為王者詩;敗則為草寇詩。構想卻不錯。

其實此詩也並非朱元璋所創,而是抄襲而來。據傳唐末黃巢即曾有〈落第後題菊花詩〉一首,詩云:「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是黃金甲。」

明太祖好做詩,也有點文才。曾有廣東人孫蕡,為翰林典籍,無書不讀,詩亦高古,因為為藍玉題畫,株連被殺。臨刑作詩云:「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死後,太祖見詩,曰:「有如此好詩,不覆奏何也?」遂併誅斬者。此事除了說明朱元璋好詩外,並說明他好殺,濫殺無辜,荒唐之至。

又朱元璋曾撰〈周顛仙人傳〉一文甚長,足見他確實頗能文事。又朱元璋讀〈琵琶記〉,極喜曰:「五經四書如五穀,家家不可缺,高則誠《琵琶記》如珍饈百味,富貴家其可缺耶。」

關於上記孫蕡詩,《隨園詩話》指為唐人逸話。現代人汪宗魯《古今名聯故事》又稱此詩為金聖嘆臨刑時所賦。恐以此處明人焦竑撰《玉堂叢話》所載為正確。

萬里長空駕彩橋
每次雨後見虹,即想起小時候所聞一首詩:「誰把青紅線兩條,和風甘雨繫天腰;玉皇昨夜排鑾駕,萬里長空駕彩橋。」聽說明太祖朱元璋微行遇雨,雨霽虹現。太祖口占前兩句,苦不得續,旁有士人應聲續曰:「玉皇……」太祖喜,重用其人。據明海鹽董穀撰《碧里雜存》載,此士人即彭友信,攸縣人,因歲貢入京,獲此奇遇。

《碧里雜存》所錄為「和風和雨」而非「和風甘雨」;為「鑾輿出」而非「排鑾駕」,其餘均同。董穀為正德年間舉人,少游王陽明先生之門,曾任安義漢陽兩縣令,頗有聲名。其所記當為正確,只是,明太祖此類做詩的花樣甚多,我懷疑是明代文士為他臉上貼金的。士人彭友信第二天即奉命為北平布政使云。

朱元璋至書簡
曾讀到清田北湖(田興二十一世孫)所撰《田興傳》,得朱元璋親筆自撰的致故友田興的信,極有情感,頗為難得。田興是山東青州府安邱人。少年時,軀幹魁梧,體力過人,十八歲後矢志讀書,不從舉業,任俠好義,貿遷江淮之間,所得悉以濟人。

元末至正初年,冬某日大雪,田興見朱元璋僵臥草堆中,已兩日未得食,便扶掖於旅舍,為備湯藥、具衣食,知其孤寒,乃攜與同行。而朱元璋又不善貿易瑣事,田興乃贈以巨款,使回臨淮。旁人竊笑:此人又窮又懶,終當餓死。

其後田興與朱元璋在汝穎淮淝一帶,又常相遇,過從更密,結為兄弟,田興長一歲,元璋稱之為兄。後來勸元璋起事,並助其打天下;為之薦入郭子興部,又為結交常遇春、胡大海等。助朱六年,建樹極多,但始終飄忽不定。朱元璋得南京,大勢底定。田興不告而別。

洪武三年,六合一帶虎患嚴重,獵戶亦多受傷。州縣苦甚,懸重賞除之,久無應者。半載後,忽有人獨自空手入山,旬日間殺七虎,虎患盡除,而又不受酬。但以愛其山林幽靜,自結茅屋於山中,人均不知其姓名,但知為山東男子。事聞於明太祖,太祖大喜,曰:「此必吾兄田興也。」派曾識田興之人密探之,果然。乃兩發詔書遣使迎接,興均不應。最後,太祖親寫一書命詹同再往。興乃布衣入見,相見極歡,暢敘累月,次年卒於應天。

田興因得太祖親筆信,頗感動才入京的,太祖信云:「元璋見棄於兄長,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雲遊之處,何嘗暫時忘也……雖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於手足。昔之憂患與今之安樂,所處各當其事,而平生交誼,不為時勢變也。世未有兄因弟貴,唯是閉門踰垣以為得計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不過偶然作皇帝,並非一作皇帝,便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本來我有兄長,並非做皇帝便視兄長如臣民也。願念兄弟之情,莫問君臣之禮,至於明朝事業,兄長能助則助之,否則,聽其自便,只敘兄弟之情,斷不談國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再不過江,不是腳色!」

朱元璋的這封信,寫得頗有真感情,也非常誠懇,非常坦率。完全擺脫官腔架子,純以兄弟相稱。自古來廟堂文章,極少如此真摯感人的,尤其有幾處,又露朱元璋草莽本色,如「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不過偶然作皇帝,並非一作皇帝,便改頭換面,不是朱元璋也。」又如「再不過江,不是腳色!」要如此,才能打動田興的心,喚起昔日的友情。真是好文章。

不過,朱元璋是玩政治起家的,豈有不重視政權之理。這是明知田興無意做官、享朱元璋的福,更無意奪他的權,才更急於把他找來,替他裝點門面,效漢光武故事,製造好形象。事實上還是耍政治,把田興當工具,玩弄一次。要不然,何以朱元璋後來竟以殺戮功臣,在青史留下壞名聲?反之,田興似乎也有點裝模作樣。因為既然不願與朱元璋見面,又何不在打虎之後,尤其在第一次詔書來後,溜之大吉!何必等到第二次詔書,乃至最後的親筆書信?正如清人諷嚴子陵釣台詩的話:「一著羊裘便有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