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洗衣 圖/李石樵
文/廣容
這幅〈河邊洗衣〉是台灣前輩藝術家李石樵在1946年之創作。在畫面中近景有兩位婦女身穿簡樸衣服,左邊少婦比較年輕,雙手捧著臉盆,迎著光源的臉龐似有一絲憂慮。右邊的婦女年紀稍長,手拿洗衣籃,逆光的臉龐較暗,眼神似乎也透著幾分無力感。兩人的衣服都是沉穩的棕黃色系,也是當時常見的格子圖案。兩人的眼神並無接觸,望向不同的遠方,似乎各懷心事。遠景是台北橋,標誌著城市之發展。
這是當時台北河畔常見的日常生活情景,李石樵以寫實風格巧妙捕捉生活畫面,並以明暗對比之手法凸顯兩位婦女之徬徨憂慮。
李石樵1908生於台灣日治時期台北廳新庄支廳貴仔坑區,也就是現在的新北市泰山區。小時候李家經營米行,家境尚稱小康,李石樵在良好的環境下度過童年。九歲時,李石樵就讀新莊第二公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泰山國小,畢業後即考進了台北師範學校。當時,該校是台灣少數設有美術課程的學校之一,他很幸運受教於知名美術教育家石川欽一郎,邁向他的藝術之路。
西元1927年,李石樵初試啼聲之作《台北橋》入選台展,當年他只有19歲。石川欽一郎老師鼓勵他繼續進修,到日本深造。師範學校畢業後,年僅21歲的他懷抱著對繪畫的熱情與夢想,隻身前往東京都,目標就是考進知名的東京美術學校。
當時,李石樵在陳澄波安排下到繪畫研究所為報考東京美術學校準備,他和日後同為台灣知名畫家的李梅樹同租宿舍,也一起鑽研畫技。然而東京美術學校入學門檻很高,李石樵連續考了三年,終於順利考取東京美術學校,實踐他的藝術之夢。
1927年以《台北橋》入選第一回台展,1933年以《林本源庭園》入選第14回帝展,之後有多幅創作入選台展及帝展,成就斐然。1952年,與楊三郎及郭雪湖在馬尼拉舉辦三人展。李石樵也任教師大美術系,投入於藝術教育,培育眾多藝術人才,影響深遠,也獲得藝術界「萬米長跑者」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