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高中三年級學生團隊,將廢棄粉筆磨成灰,混合陶土,替代傳統園藝用的土壤栽培介質,獲得「綠色化學」金牌。圖/章凱閎
【本報綜合報導】國立竹南高中學生將廢棄粉筆磨成灰,製成替代傳統的土壤栽培介質,提高土壤透水性,讓教室常見廢棄物變身植物生長的助攻手,榮獲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金牌。
教育部和環保署昨天共同舉辦「高級中等學校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頒獎典禮,比賽共有一百一十隊、一百九十七人次參加,分技術型高中組、普通型高中組,各選出金牌一隊、銀牌兩隊、銅牌三隊和佳作若干名。
竹南高中化工科三年級生王盛、林祈霈、黃柏翔組成的「灰灰乎必有餘地」團隊,獲技術型高中組金牌;透過廢棄粉筆製成的成品,替代傳統園藝用的土壤栽培介質,提高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利於園藝應用,也達到環保減廢效果。
團隊說,學校粉筆常因天氣潮溼而斷掉,將廢棄粉筆丟進焚化爐燒,對空氣汙染嚴重。黃柏翔指出,過程中發現無法把粉筆磨成灰,所幸學校設有球磨機,利於實驗更快完成。他鼓勵學弟妹如果有想法,不要過多猶豫,可積極參與競賽累積經驗。
王盛表示,栽培介質分為土壤或無土介質,功能是讓植物生長環境具有保肥、保水、通氣好、排水佳等特性。團隊蒐集校園的廢棄粉筆等,用機器磨碎,與陶土依不同比例混合、進行無氧或有氧燒製,實驗各比例成品的透水性、抗壓性等,研發最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栽培介質。
王盛說,粉筆灰製成的土壤栽培介質不同於傳統產品,是使用廢棄物為原料,具環保性。此外,粉筆灰混陶土的製程上,燒製溫度較低、產生汙染也較少,符合「綠色化學」理念。
台中市立大甲高中林翊菲、陳淳煜則以作品「勒沙特列的綠色圓舞曲」,獲普通型高中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