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礦場+河水 觀光湖誕生

 |2019.04.10
2582觀看次
字級
現在 森夫滕貝格湖周圍有沙灘,供觀光客做日光浴。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逐步淘汰火力發電,煤礦需求愈來愈低,礦場業主必須讓煤田「再自然化」。位於德東的產煤區盧薩蒂亞(Lusatia)搶先起步:一九九○年代就開始將礦場改造為人工湖,改頭換面拚觀光。

光是1個產煤區

全盛有6萬礦工

德國之聲報導,過去東德能源業仰賴等級低的褐煤(brown coal),盧薩蒂亞的煤礦業曾雇用逾六萬五千名礦工。一九九○年兩德統一後,煤炭需求量急遽減少,數十家露天採掘礦場關閉,成千上萬人丟了工作,大面積的廢棄礦區如何利用也成為焦點。

當局決定發展觀光救經濟,開始推動改造工程,包括引水讓礦區變成湖泊。巨大礦區潛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估計最終將有面積一萬五千公頃土地成為歐洲最大「水上樂園」。

現在的森夫滕貝格湖(Lake Senftenberg)周圍有七公里長的沙灘和草地,供觀光客做日光浴;以前這裡是一處滿目瘡痍的露天採掘礦場。

帕特維茲湖(Lake Partwitz)湖水在陽光照射下,呈現發光的藍綠色,原因是湖底鋪了生石灰,以中和水中酸性。在布蘭登堡邦、薩克森邦交界處有二十五個礦場湖,帕特維茲湖只是其中一個。

為維持水位穩定,礦場湖群的水得從施普雷河(Spree)、尼薩河(Lusatian Neisse)和黑埃爾斯特河(Black Elster)等三條河流引水過來。如果不採人工漫淹,靠慢慢累積雨水和地下水,要花八十到一百年才能自然成湖。

湖一座座冒出來

水質酸但能游泳

帕特維茲湖在二○一五年淹沒形成,目前水中幾無動植物。礦場改造的人工湖大多酸性較高,但下水游泳安全無虞。

今年初,能源集團LEAG開始引水進東海湖(Lake Ostsee)。這座湖靠近布蘭登堡邦第二大城科特布斯,共需注入一百萬立方公尺的水,預計二○二五年完工,開放給民眾。LEAG原本打算去年開始注水,但去年夏天氣候乾燥,施普雷河的水位過低。

將礦場改造成一座湖並非易事,不是打開水閘就行。鬆軟的土壤必須經過特殊高壓技術壓實,避免日後發生土石流。二○○九年德國中部曾發生礦場湖土石崩塌事故,沖毀三棟民宅,三人喪命,湖底土質疏鬆是主因之一,目前該區仍在重建。

德國最大的公民電力組織「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對這些煤田另有願景。該組織希望明年向RWE能源集團買進多座露天礦場,二○二五年前關閉,改建成大規模的再生能源發電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