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北斗「潤餅輝」每年期間限定販售潤餅皮,傳承八十年味道。圖╲林敬家
彰化縣北斗「潤餅輝」每年期間限定販售潤餅皮,傳承八十年味道。圖╲林敬家
【本報綜合報導】清明吃寒食,潤餅皮熱銷八十年,傳承四代魅力依然不減。彰化縣北斗市場「潤餅輝」和台南關廟李家潤餅皮,如何在薄薄的麵糊上下功夫?
「潤餅輝」店主陳家第四代兄弟姐妹,每年「期間限定」賣一個月的潤餅皮,多年來縱然各自有工作家庭,但清明節就是手足團聚的日子,不間斷傳承父親的手藝。
陳家的潤餅皮手工製作,以水、麵粉、糖等成分混合而成,餅皮吃起來有層次,很受消費者喜愛。
第四代兄弟姐妹四人幾乎在市場長大,小時候幫父親賣水果外,清明一家總動員做潤餅皮,現在第五代還在念書,也會到市場幫忙做潤餅皮過節。
二姐陳弈汝說,每年只有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間才有營業,清明節前一天最忙碌,這幾天清晨起床營業到晚上,整理清洗器具結束已是午夜,每天幾乎站超過十小時。預計今起四十七座火爐全開,二十人在場幫忙。
大哥陳栓銘平時在北部教書,清明假期前後寧可付代課費,也會返鄉做潤餅維持家族傳統,小弟陳維修在食品工廠與和老闆商量好每年休一個月回家幫忙,他說,手工做皮速度快過機器,但手甩一個月確實會有職業傷害。
十五年前父親過世後,四姐弟因各有工作,一度被質疑無法繼續傳承潤餅事業,現在每當清明節團聚就想到父親,他們接手後也落實食安,每年自費檢驗產品,用新觀念經營父親留下來的好滋味,如今每年仍可賣出二十多萬張餅皮。
台南關廟李家
一天5百斤供不應求
「日本時代到現在,熱賣近八十年!」日據時期開始,清明節前,台南關廟李家潤餅皮每天從早到晚都有鄉親排隊購買,台灣光復前開賣暢銷至今快八十年;兩周開始,李家第二代李坤旺、第三代李政澤又要因應清明需求動員家人幫忙,一天五百斤以仍供不應求,現在是必須二十四小時不停畫餅皮。
李坤旺表示,以前關廟曾有十多家賣餅皮,現在只剩這一家,那時一天畫兩百多斤就能應付需求,這幾天日夜輪班不停爐畫了五、六百斤還是不夠賣。
李坤旺與牽手黃玲玉手持麵粉糰,在烤熱鐵板上迅速一甩一收,幾秒一張香氣熱騰騰的潤餅皮就乾燥成形。李坤旺說,他父母當年為多掙點錢餬口,農忙之餘兼賣潤餅,早年用燒木頭難控溫度,爐火太大時得邊畫餅邊灑水,時常燙傷。
畫潤餅要緊貼著爐子,握著黏手的麵團一整天很不好受,李家潤餅第三代兒子李政澤直到前兩年才願學畫潤餅,李家清明節前一周都二十四小時不停爐,家人接力做不停手,還是供不應求。
楊老太太說,從「水龍仔」年輕時就吃李家的餅皮,吃了七十年,還是李家的好吃。李坤旺說:「餅皮從一斤幾塊錢賣到一斤一百六十元,持續快二十年全台灣最便宜。」不過因為「這麼多年萬物漲價我們都沒漲」,今年決定漲價賣一百八十元,還是吸引民眾排隊,買氣未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