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女兒同事的父親,從嘉義寄來一箱「台農57號」的黃色地瓜,因很甜又鬆軟好吃,特地分享給所有的同事。
記得小時候因物資缺乏,三餐經常以地瓜果腹,因為天天吃,日子一久就吃怕了,所以長大後,我不曾再吃過地瓜。那天拿到同事的地瓜,我感覺既熟悉又驚喜,因為在瓜農不斷的改良下,現在的地瓜比起以前不僅長相好、品種多,而且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特色:黃心的甜度高,紫心的質感鬆軟還帶點香氣,白心的質感較硬纖維卻比較多。
大概太久沒看到地瓜了,忽然好想吃地瓜粥。於是,將地瓜去皮後切成小塊,和一撮紅豆及白米一起煮。之所以會這麼搭配,是因為想起了六歲時出麻疹的記憶。
那時的我,連著三、四天高燒不退,每天只能喝一點用麻草根和甘蔗頭煮的開水,由於一直沒吃東西,虛弱得連眼睛都睜不開。父親看了於心不忍,於是有一天,他特地將地瓜切成小塊,加上紅豆和白米熬了一小碗粥,用小湯匙慢慢地餵我。
聽說出麻疹不僅皮膚上有疹子,連眼睛、鼻子、喉嚨裡都有,因為會癢還會痛,所以造成吞嚥上的困難。我有氣無力吃得很慢,但父親總是又哄又騙的,只希望我能多吃一些好恢復體力。他會用小湯匙舀起碗裡的粥,先把它吹涼後再放入我嘴裡,我也很努力地吃著又香又稠的地瓜粥,每吞下一口,父親就會說:「你真乖。」
就這樣,父親每餐都會熬一碗粥,然後把我抱入懷裡,慢慢地餵我。從第一次只能吃兩湯匙,到後來一餐能吃一碗,我的體力也跟著慢慢恢復了。從那以後,只要一看到地瓜,我就會想起在父親大大的臂彎裡吃地瓜粥的情景。也是從那次之後,我才體會到,平時沉默寡言難以親近的父親,也有他溫柔和藹的一面。
由於對父親的印象改變了,從此我不再躲著他,上學路上遇見了也會上前打招呼,父女倆不再像過去那樣陌生,變得很親近。沒想到,一碗地瓜粥竟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然而自從父親過世後,我就不再吃地瓜粥了,怕睹物思人。
那天,我用相同的食材熬煮地瓜粥,卻煮不出父親的味道,讓我很失望,也很難過。我吃著少了父愛的地瓜粥,思念父親的心情油然而生,吃著吃著,不知何時,忍不住的淚水已悄悄掉入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