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大餐 原來我們都在吃

 |2019.03.29
3156觀看次
字級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海廢垃圾問題嚴重,花蓮海邊日前才有一隻懷孕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胃中塞滿了塑膠垃圾。

花蓮市「島東譯電所」最近推出關於海廢垃圾的「未來大餐桌」展覽,進入店內,桌上滿滿碗盤,遠看似是誘人垂涎欲滴的滿漢全席,靠近一看,卻是魚線、塑膠吸管、煙蒂組成的海廢大餐,震撼之餘,更讓人省思海廢垃圾對生活與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

「未來大餐桌」的創作團隊「One One & One」有三名成員,來自台北的他們平均年齡三十多歲,前年在花蓮旅遊時,在七星潭看到大量的海漂垃圾,決定以垃圾為主角做創作,用另類方式呈現海廢垃圾的嚴重性。

在三人巧手創作下,被人們胡亂丟棄的煙蒂、吸管、塑膠片,經過大海洗禮,重回陸上,不可分解的垃圾無限循環,成了一盤盤的「美食佳肴」,一旁擺著字條寫上「海洋直送、新鮮擺盤」等字眼,以幽默方式探討「魚吃垃圾,我們吃魚,原來我們都在吃垃圾」的嚴肅環境議題。

花蓮是台灣東海岸的自然瑰寶,近年來人文文化充斥在大街小巷,花蓮多了許多咖啡廳以及手作甜品店。島東譯電所的舊址原先是在七星潭原野牧場裡頭的餐廳深處,由外觀看是被綠葉遮蓋、彷彿置身熱帶雨林的樹屋,從內往外看則是一片藍白交接的海岸線,其心曠神怡需心領神會才能自知。

「我一直都覺得花蓮的條件很好,感覺這裡還能孕育出更多更有表情、更具獨立性的店家,便開始著手創業計畫。」

店主廖脩博表示,昔日的鐵路警察宿舍,經過時間的洗禮,文化、藝術、古蹟三者盤旋交融,成為現在的島東譯電所,擁有微型藝廊和茶酒吧,每月定期的展覽讓古老建築活起來;在母子兩人的合作下。

島東譯電所秉持「采集,采食,集思」,延續選物店分享的精神,母親手作的餐點也一併在店裡販賣,讓「家」的感覺無所不在。

廖脩博說,「One One & One」為了完成創作,三人不惜在海邊搭營二個月,一邊創作一邊淨灘;除了這次的「未來大餐桌」,先前三人也在其他展場舉辦「Hi! we are back」海洋垃圾大賞,同樣是以海廢垃圾為主角,將垃圾拍成一張張的平面美照,用另一種方式來看海廢垃圾。

「未來大餐桌」將展出到四月二十九日,免費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