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大餐 原來我們都在吃 |2019.03.29 語音朗讀 31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花蓮島東譯電所的「未來大餐桌」展覽,將海廢垃圾烹調成一盤盤「佳肴」,帶人省思海廢垃圾問題。圖╱王燕華 【本報花蓮訊】海廢垃圾問題嚴重,花蓮海邊日前才有一隻懷孕柯氏喙鯨擱淺死亡,胃中塞滿了塑膠垃圾。 花蓮市「島東譯電所」最近推出關於海廢垃圾的「未來大餐桌」展覽,進入店內,桌上滿滿碗盤,遠看似是誘人垂涎欲滴的滿漢全席,靠近一看,卻是魚線、塑膠吸管、煙蒂組成的海廢大餐,震撼之餘,更讓人省思海廢垃圾對生活與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 「未來大餐桌」的創作團隊「One One & One」有三名成員,來自台北的他們平均年齡三十多歲,前年在花蓮旅遊時,在七星潭看到大量的海漂垃圾,決定以垃圾為主角做創作,用另類方式呈現海廢垃圾的嚴重性。 在三人巧手創作下,被人們胡亂丟棄的煙蒂、吸管、塑膠片,經過大海洗禮,重回陸上,不可分解的垃圾無限循環,成了一盤盤的「美食佳肴」,一旁擺著字條寫上「海洋直送、新鮮擺盤」等字眼,以幽默方式探討「魚吃垃圾,我們吃魚,原來我們都在吃垃圾」的嚴肅環境議題。 花蓮是台灣東海岸的自然瑰寶,近年來人文文化充斥在大街小巷,花蓮多了許多咖啡廳以及手作甜品店。島東譯電所的舊址原先是在七星潭原野牧場裡頭的餐廳深處,由外觀看是被綠葉遮蓋、彷彿置身熱帶雨林的樹屋,從內往外看則是一片藍白交接的海岸線,其心曠神怡需心領神會才能自知。 「我一直都覺得花蓮的條件很好,感覺這裡還能孕育出更多更有表情、更具獨立性的店家,便開始著手創業計畫。」 店主廖脩博表示,昔日的鐵路警察宿舍,經過時間的洗禮,文化、藝術、古蹟三者盤旋交融,成為現在的島東譯電所,擁有微型藝廊和茶酒吧,每月定期的展覽讓古老建築活起來;在母子兩人的合作下。 島東譯電所秉持「采集,采食,集思」,延續選物店分享的精神,母親手作的餐點也一併在店裡販賣,讓「家」的感覺無所不在。 廖脩博說,「One One & One」為了完成創作,三人不惜在海邊搭營二個月,一邊創作一邊淨灘;除了這次的「未來大餐桌」,先前三人也在其他展場舉辦「Hi! we are back」海洋垃圾大賞,同樣是以海廢垃圾為主角,將垃圾拍成一張張的平面美照,用另一種方式來看海廢垃圾。 「未來大餐桌」將展出到四月二十九日,免費參觀。 前一篇文章 迷戀數字11 瑞士小鎮 時鐘上沒12 下一篇文章 33年沒公車 台東達仁鄉民 等到幸福巴士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