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擦保養品 注意這4 點
1.種類應在6種以下
2.選擇無香、無色、有機產品
3.避免香味濃郁、含有定香劑產品
4.別讓保養品留在皮膚上過久
資料來源/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
整理/人間福報編輯部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最新研究指出,孕婦使用滯留型保養化妝品的種類愈多,使用頻率愈高,愈可能提升孩子的過敏風險,專家奉勸還是「少用」為妙!
坊間琳瑯滿目的化妝品、保養品與沐浴乳、香氛產品,都具有迷人香味,或清新、或濃郁、或甜蜜、或淡雅,讓人可隨個人喜好,挑選屬於自己的味道。消費者卻常忽略,這些香味持久的產品,都添加了「定香劑」,而市售產品最常使用的定香劑,為俗稱「DEP」的鄰苯二甲酸二乙酯,即「塑化劑」(DEHP)的一種。
國衛院最新研究,從二○一二至二○一五年,調查台灣北中南東十家醫院出生世代的一千六百七十六位母親,於懷孕期間使用滯留型和沖洗型個人護理用品共十一種的習慣,分析前、中、後三個孕期的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DEP)代謝物(MEP)濃度。「滯留型」產品包括乳液、化妝品、唇膏、精油等;「沖洗型」則有沐浴乳、洗面乳、洗髮乳、洗手乳。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王淑麗表示,許多研究已證實,懷孕期間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可能造成內分泌干擾等不利於健康的效應。本次研究,也顯示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與滯留型個人護理產品的使用,有明顯關聯。以口紅、唇膏為例,一周若使用超過四次,相較少於四次者,代謝物MEP濃度相差了七成;精油方面,有使用的孕婦,也比完全沒使用者,MEP濃度同樣相差七成之多。
王淑麗說,雖然MEP不會累積於人體內,但暴露濃度高可能增加體內代謝時間,提升上呼吸道發炎、氣喘症狀及肺功能下降等風險。
因此,她建議孕婦最好別使用超過六種以上滯留型保養或化妝品,且應留意產品成分是否含有塑化劑;每周使用頻率最好低於四次,同時注重臉部清潔,常用肥皂洗手。
研究同時發現,洗面乳的使用頻率愈高,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反而降低。王淑麗說,可能是洗臉的同時,也會洗去一些臉部個人護理用品(化妝品與保養品),加上洗臉過程也會同時洗手,而過去研究已經證實,「洗手」可降低塑化劑的濃度。
盡量使用 無香味肥皂
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吳明蒼建議,由於塑化劑大多為「脂溶性」,因此最好盡量使用無香味的肥皂清潔,才能有效去除八至九成滯留於皮膚的保養品,因為只用清水洗滌,只能去除一成左右。而多喝白開水或運動流汗,也有助於經由尿液、汗液,將塑化劑排出體外。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顏宗海說,鄰苯二甲酸酯類其實就是塑化劑,常被用來當作香水的定香劑,塑化劑會增加雌激素作用,不只對一般民眾會增加癌症風險,過去國外研究也顯示,可能會對人體的甲狀腺功能造成不良影響,且對女生影響最多,會增加一些乳癌風險。
「我們都在意臭味,卻忽略了香味更可怕!」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現代人洗澡常用沐浴乳,廠商推出的商品五花八門,有的強調特別香味,有的標榜「無添加」,對他們這一家,洗澡並不會在意用什麼牌子的沐浴乳,因為他們多半使用肥皂,以避免接觸到沐浴乳中添加的定香劑。
香味不散 換別的牌子
譚敦慈表示,即便他與家人都使用肥皂,挑選時也會特別留意產品標示,洗髮精也是,會刻意選用「香味不持久的」,否則含有人工香精,即有危害人體與大自然的風險。譚敦慈說,要測試香味是否持久,以往林杰樑醫師曾提出一個簡單的辨別法,亦即洗完頭、洗完澡打開門,如果三分鐘後,浴室的香味依然不散,那麼「下次,就換别的牌子」。
孕婦擦保養品 注意這4 點
1.種類應在6種以下
2.選擇無香、無色、有機產品
3.避免香味濃郁、含有定香劑產品
4.別讓保養品留在皮膚上過久
資料來源/國衛院研究員王淑麗
整理/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