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福部擬規範主治醫師依科別訂定工時,許多醫師認為難以想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外科醫師經常面臨突發狀況,無法掌握手術時間,不少患者病情多變,臨床延長手術時間是常態,政府怎可能協助訂定?
醫師若嚴格遵守工時規定,民眾可能要有就醫找不到醫師的心理準備。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懷哲說,醫師工作無法套用固定模式,何時上班與下班都難以說準,以他為例,周一、二開刀,可能連續兩天從早開到隔天凌晨才休息,周三後,門診之餘,還得彈性使用個人時間,開會或做研究。
楊懷哲說,單一科別還細分不同領域醫師,如專做脊髓手術、小兒神經手術及顱底手術等,即便是同一科也難用同一個計時方式管理。個別訂定的契約模式,應該是要思考如何讓醫師彈性安排時間,若將時間定死,必出現各種亂象。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贊同衛福部思考方向,畢竟醫師工時無法統一框架,各科個別訂定是正確方向,但怎麼訂工時「學問很大」,也許可以訂出「最低容忍工時」,一旦超過就被認定違法,可交由各科醫學會、醫師團體、醫院一起訂定。
此外,工時訂定應保留彈性,因應未來疾病以及趨勢。
醫師工會祕書長廖郁雯指出,目前主治醫師工作時數並沒有上限,許多醫師因為患者人數眾多,一個上午診可以看到下午,甚至到傍晚,病患反而更應該擔心,醫療品質下降。
唯有在工時限制保障下的主治醫師才能提供好的醫療服務,也希望國人摒除所謂名醫效應,不要一窩蜂地尋求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