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藍害路燈 照明黑暗部落

 |2019.03.09
3652觀看次
字級
清境觀光發展協會配合規畫暗空公園新玩法,帶遊客眺望無光害星空。圖╱南投縣府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普通路燈是趨光性生物的殺手,新竹縣司馬庫斯部落的路燈下盡是昆蟲死屍,清華大學OLED照明團隊將率先捐建二十盞沒有藍光的類燭光OLED路燈,燈罩則以在地朽木做成虎頭蜂窩造型,打造全台第一個友善生態照明的示範部落。

司馬庫斯部落共三十六戶,目前有一百盞路燈。部落頭目馬賽蘇隆說,早年部落沒電,被稱為「黑暗部落」,一九七○年部落開始有電後,陸續有了路燈,起初認為夜晚「愈亮愈好」,卻發現不少昆蟲死於日光燈和路燈下,他不捨生態因光害失衡,部落改用小燈,也要求限時關燈。

清大材料系教授、也是OLED照明團隊召集人周卓煇說,照明光源有高、低色溫之別,低色溫的光色偏紅,給人溫暖感覺,若用高色溫、光色偏藍的白光照明,會吸引趨光性的昆蟲前來,最後死在燈下;類燭光OLED燈光柔和,少了藍光,不會吸引趨光性的昆蟲,進而免於傷害昆蟲,守護生態。

「光要對人好,但要對生態更好。」部落牧師亞拉比互肯定改用類燭光OLED路燈的作法,讓部落有光卻對生態無害。周卓煇說,已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不健康照明所帶來的「藍害」,會影響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照明應不影響人類健康,也類燭光路燈不會吸引趨光性的昆蟲,進而免於傷害昆蟲。

馬賽蘇隆表示,燭光路燈將進駐司馬庫斯,讓司馬庫斯從黑暗部落變身為「光明的部落」,但連同線路、施工、養護等,每年總共約需二十四萬元,希望社會能認養路燈。

同樣強調降低光害的,還有近年成為觀光旅遊亮點的「星空景觀」,不僅成為國際趨勢,也讓夜空如何保持黑暗受到重視。國外甚至嚴格規範採用低光害的燈具,專家認為台灣發展天文之旅大有可為,應盤點相關標準,做好準備。

防光害

各國紛推暗空保育

日本岡山縣井原市美星町天文台,一九八九年就制定「光害防止條例」。台灣星空守護聯盟創辦人劉志安說,美星町為減少光害,道路上的照明多採用反光原理,靠車燈反射的光源讓駕駛人辨識交通標誌,路燈也都加掛燈罩,讓光線往下,減少眩光,降低對生態衝擊。

除全球皆知的國際暗空協會外,部分國家也各自擁有暗空保育計畫。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拿大皇家天文協會等,也都推動夜空保護,認證各異,但都是朝著保護黑夜,避免人工光害汙染。

英國屬薩克島在二○一一年通過「國際暗空協會」(IDA)認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暗空島;島域僅二平方英里,為保留暗黑夜空觀星,幾乎汰換全島刺眼眩光的照明設備。

合歡山鳶峰、昆陽、武嶺地區,除了優美壯闊高山景觀,低汙染、少光害及低大氣擾流,也具備絕佳觀星條件。為推動合歡山成為國際暗空公園,南投縣政府去年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林務局東勢林管處,向國際暗天協會提出申請,希望合歡山能成為華語區第一座、亞洲第二座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結果最快年底揭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