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觀音菩薩圖
西夏(1032~1227)╱絹本設色╱高101.5公分寬59.5公分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黑水城出土╱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菩薩另一種譯名稱「觀自在」,是唐代玄奘大師所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開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說明菩薩具有照見五蘊皆空,隨時隨處都能自在的能力,以此「慈悲自在」救度一切痛苦的眾生,所以稱「觀自在」菩薩。
星雲大師說:「所謂『觀自在』,就是觀照自己的『真心』在不在。碰到任何艱難困苦,我都能夠有信仰、有慈悲的力量安然自在,只要自己能常懷一顆自在的心,處處隨物自在、隨人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理自在、隨事自在──自在即觀音。我們能作如是觀想,那麼,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