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護理師、篩檢車都已到了現場,提供免費肝炎篩檢,但鄉民就是不出來做篩檢,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們在阿里山鄉就踢到大鐵板,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此話出自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口中。在肝炎的篩檢上,肝基會絕對占有一席之地,這二十幾年來,在全國許多鄉鎮、偏鄉離島走透透,下鄉實際篩檢經驗無人能出其右,但這塊鐵板卻也讓肝基會「頓」了一下。
楊培銘說,沒想到地方衛生單位、公益團體將醫療資源帶進深山離島,卻帶不出民眾的心,這才領悟到「篩檢要成功得天時地利人和」,必須用對方法,找對地方。之後肝基會在C肝高盛行區苗栗苑裡進行B、C肝炎篩檢,成效截然不同,團隊事先挑選了兩個高風險區村里,事先請里長協助宣導,讓里民樂於參與,一個村人口約三千人,扣除外出工作者,最後近兩百人接受篩檢,其中超過一半結果呈陽性反應,後續轉到附近較大醫院觀察追蹤。
楊培銘以日本肝炎防治政策為例,從二○○二到二○○八年進行肝炎的全國普篩,立意良善,但最後覆蓋率不到三成,效益遠不如預期。
醫界預估,全台灣仍有二十萬C肝患者尚未浮出檯面,潛藏在各地。楊培銘指出,未來仍將執行大規模的偏鄉普篩,但須有重點,而不是包山包海,還必須與地方衛生局、扶輪社攜手合作,讓更多人站出來接受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