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碧伶
廟前那株被鐵欄座椅圍起來的老榕樹,就像是一顆強力磁鐵,鄉民或走路、坐輪椅,或騎單車、代步車,每天一早先入廟裡參拜,然後自然就會到大樹前聚集、「卡唬爛」(吹牛),幾位外傭更是歡喜聚談。這裡是鄉民的聚會所,許多好事發生的起點。
一位婦人在廟裡膜拜後,走出來繞著老榕樹呢喃許願,一連走了幾圈,再把字條小心地繫上樹枝。祈願隨風搖曳上達天聽,未來的路她將不再惶恐,信心篤定地返回工作崗位。
每年幾次的颱風,年過半百的老樹沒有大礙,頂多吹落幾根枝葉,正好加速新陳代謝。老樹根粗枝壯、深入地下綿延牢固,堅忍「不拔」,已成當地人的精神中心,就像電影《阿凡達》裡的那顆大樹,匯聚家族觀念強烈的族群,心神相通,世代維繫。
過年期間,這裡展現了不同的氣象。老一輩的各自在家享受難得的天倫樂,返鄉的小孩、壯年夫妻在這裡祈願穿梭,不一樣的群組,一樣熱鬧滾滾地圍著許願樹。今年,又看到色彩豔麗的金剛鸚鵡回來了,一樣傲立在主人肩膀上,十一歲的牠益加英姿煥發,主人笑說快揹不動了,歲月、壓力和鸚鵡日益增加的重量,讓他的背更駝了。
西方有心理醫生,故鄉有信仰與祈願樹,護衛、陪伴我們走天涯。從年年創新高的「地表最大遷徙紀錄」,更證明了「美不美故鄉土,親不親故鄉人」。故鄉溫情的召喚,是無論時代如何更迭、社會如何變遷,都不曾改變的人性與傳統。尤其是過年,不論人潮擠破頭、車陣塞到爆,得行上千里遠,我們就是要返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