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北縣某托兒所發生桿菌性痢疾群聚感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近日接獲兩個案後,進行相關人員抽驗,結果發現有群聚感染發生,疾管局呼籲,桿菌性痢疾症狀包括腹瀉、發燒、噁心、嘔吐、血便及粘液便等,也可能無症狀,該病傳染力強,切勿生食生飲,注意飲食清潔,餐前務必洗手。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指出,上月二十八日和本月五日疾管局分別接獲一名桿菌性痢疾個案通報,患者因嘔吐、腹瀉、水樣便、腹痛及發燒就醫,被發現罹病,兩皆居住在台北縣土城市,就讀同一所托兒所,但班別不同。二個案的同住者與同托兒接觸的師生與工作人員共採集檢體七十四件,了解是否有群聚感染狀況。
其中第一例通報盧姓男童,其同班同學十三件檢體中,發現二位桿菌性痢疾呈現D型陽性反應,但未有明顯症狀,衛生單位緊急給予藥物,避免發病,目前隔離中。第二例通報個案,其同班同學共採十一件檢體,目前檢體正檢驗中,未來將持續進行該托兒所症狀監測十四天。周志浩表示,夏日細菌易孳生,桿菌性痢疾傳染力相當強,即使只吃入極少數病菌就可能發生感染,因此在這個季節須特別小心。
桿菌性痢疾症狀包括腹瀉、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有便意,卻拉不出來)、血便及粘液便等症狀,也有可能無症狀。傳染途徑主要是攝食被污染的東西而感染,也可能因帶菌者便後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而後與人握手,或者是間接由食品污染而傳染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