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逢豪雨必定成災,今年六月初的一場豪雨不但台北市多處淹水,基隆麥金公路某個路段也發生土石流壓死人的慘劇,真是令人觸目驚心。
人體內部也經常發生類似土石流的病變,患者會天旋地轉,噁心嘔吐,雖然不會致命,但是與真正的土石流相比,所帶來的的恐懼和痛苦卻不惶多讓。這種耳內的土石流,俗稱「耳石脫位」,也就是醫學上所講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
人體內部負責平衡的器官很多,包括視覺、肌肉感覺、內耳感覺和小腦的平衡感覺…等。這些感覺協調作用使我們能夠感受到身體和外界的移動。用專業的術語來說,就是「角加速度」和「直線加速度」的移動。「角加速度」讓人感覺到身體的旋轉,「直線加速度」則讓人感覺到前後的移動。
這些運動感覺都由神經送到腦部協調運作,如果其中有任何一個地方傳來的感覺和別的感覺不能協調時就會有「暈」的感覺。例如,暈車或暈船就是因為眼睛看室內沒有動的感覺,可是身體卻不斷傳來移動的感覺,兩種感覺不能協調就產生暈眩的現象。解決這種暈車或暈船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向窗外,讓兩種感覺協調。
話說回來,內耳負責這種平衡感覺的是三個半規管,包括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和水平半規管,另外還有球囊和橢圓囊等構造。在顯微鏡底下,半規管和球囊的神經脊上面附著許多微小的結晶顆粒,這些結晶顆粒飄浮在半規管的淋巴液中,當頭部發生旋轉或直線運動時,結晶顆粒也隨著移動,其下的神經脊受到刺激放電,腦部就會感受到這種移動。這些結晶顆粒就是所謂的「耳石」。
當內耳的耳石發生土石流而脫落時,漂浮在淋巴液中的耳石亂流一遇頭位改變產生的不是正常的移動電位,而是不能和其他感覺協調的電位,此時自然會有眩暈的現象。
良性陣發性眩暈有幾個特色,第一、眩暈發作時間不超過一分鐘,而且和頭位改變有關,通常是在頭向左或向右偏時發作。二、反覆誘發眩暈症狀後會慢慢減輕。三、某個特定姿勢誘發後經過數秒鐘的潛伏期才會有眩暈現象。四、多數病人會在兩到四周後痊癒。
藥物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減輕患者的症狀。另外,文獻報導「耳石復位術」也有不錯的效果。大部分的眩暈都是良性的,只要生活規律,作息正常,避免菸酒、咖啡、濃茶和辛辣食物的刺激,一般都有不錯的預後。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