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西拉雅 重現梅花鹿的天堂

◎謝依恬 |2007.07.07
825觀看次
字級

由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林滿秋、曾入選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原畫展的畫家張又然共同攜手合作的《少年西拉雅》,歷時三年才誕生,每打開一頁,都是一個驚奇。

當林滿秋甫接受邀稿,知道是要以平埔族中的西拉雅族為主題時,她腦中飛快的結合「西拉雅人、梅花鹿、荷蘭人」這幾個元素來構思故事內容,最後藉由兩個不同文化的荷蘭與西拉雅少年,因為對梅花鹿的愛而成為朋友,進而帶出西拉雅族人的生活形態。

林滿秋寫出了一個西拉雅少年的成長故事,一個以共同價值觀進行文化交流的故事,同時也傳達了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生態保育概念。她說,現代人並不以獸獵為食,很多動物絕跡滅種的原因在於人類的貪婪與自私,有人為了毛皮而獵殺動物,有人為了美麗大買皮草 ;有人為了財富而超額捕魚,有人因民生富足而糟蹋食物… …反觀三、四百年前的原住民,雖然以狩獵為生,卻能與動物保持一種生生不息的關係。他們或許不是出自於愛惜動物,而是為了生存下去,但也從經驗中學到了必須與動物共存的觀念。

就因為這個故事是以一個已經消失在台灣西部平原近四十年的中型哺乳動物———梅花鹿做引子,對照西拉雅族這一個消失的族群,既有格局,也有深意。讓素以自然關懷、細膩畫風著稱的張又然相當心儀這樣的題材和結合的角度與手法,雖然他當時正為了另一本繪本忙得不可開交,幾經思量,還是硬著頭皮接下了,之後,便開始了搜集資料的漫長過程。

張又然表示,由於平埔族歷經西方勢力入侵、漢人拓台、土地權交替與層層疊疊的漢化婚姻關係,文化的面目模糊了,想要以僅有的文獻資料,重新建構十七世紀西拉雅人的影像,真的不太容易。

因此,為了更清楚在西拉雅族中相當中要的祭儀文化,張又然在二○○四年十月走了一趟臺南東山東河村,實際去體驗祭儀———夜祭的過程,此外也向分別向研究西拉雅族、荷據時期和梅花鹿等不同的學者、文史工作者等請益,就是希望讓畫面除了豐富、正確以外,能將更多當代的氛圍與生活狀況、自己的感動等層次蘊含在畫面中。

本書在七月上旬推出,並於七月七日起至八月底,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舉辦「張又然老師《少年西拉雅》插畫原畫展」,歡迎大小朋友們一起來共襄盛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