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吃舒壓 當心壓力肥上身 |2018.12.24 語音朗讀 19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吃油炸食物、甜點,如果又沒運動,就會囤積脂肪,容易變胖。圖/資料照片食物可以撫慰人心,但吃多了會造成肥胖。圖/美聯社吃油炸食物、甜點,如果又沒運動,就會囤積脂肪,容易變胖。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身高一五八公分的何小姐,進入職場後體型就跟吹氣球一樣,從M號變成了XXL,體重直逼八十公斤;由於工作壓力沈重,吃東西成了她舒壓方式,奇怪的是,在念書時,並不喜歡吃油炸食物,但工作後卻愛上高熱量食物,尤其壓力一大,總覺得這類食物很療癒。 「食物確實可以撫慰人心。」國泰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組臨床心理師李思儀指出,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狀況,油膩的鹽酥雞、薯條、洋芋片、炸雞等食物,常陪著一起加班,若長期如此,就會令人變胖,形成「壓力肥」。 研究顯示,久處於長期、慢性壓力之下,容易使人變胖,成為「壓力肥」。由於壓力促使交感神經活化,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以應付高壓環境;如果長期承受壓力,負責放鬆情緒的副交感神經功能變差,身體機能失衡,大腦就會下指令,讓人特別想吃高油、高糖、高脂肪等食物,藉此激發副交感神經活性,讓人放鬆。 中心型肥胖 減肥更困難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壓力肥」有其學理依據,身體承受慢性壓力時,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就會釋放「神經胜肽Y」,此時,就會特別想吃油炸食物,如果又沒運動,就會囤積脂肪,容易變胖。 壓力也會提高「可體松」(壓力荷爾蒙)分泌,在這種狀態下,常會造成中心型肥胖,脂肪囤積在腹部、臀部及大腿,一旦胖了,減肥難度更高。而長期壓力下也容易失眠,使荷爾蒙「飢餓素」(ghrelin)增加,瘦體素 (leptin)減少,更容易感到飢餓,食欲增加,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者平均每日會多攝取五百大卡熱量。 何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只要覺得有壓力,就想要吃東西,如果睡不好,更是想吃。但覺得自己變胖時,就不開心,自覺沒有人喜歡她,同事、上司看她眼神也怪怪的,內心小劇場愈來愈負面,嘴巴更是停不下來。 就醫發現,她患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經給予情緒穩定劑及控制食欲的藥物,輔以認知行為治療,並在友人鼓勵下,至健身房運動,體重逐漸下降,不再動不動就發脾氣,面對食物的誘惑,也能忍住不買、不吃。 腹式呼吸 穩定自律神經 李思儀說,生活充滿挫折,每個人都會面臨壓力,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但絕非吃東西,如果發現自己突然很想吃東西,可以先自省,是真餓了?有多餓?還是其實不餓,就是想吃?每次想要吃東西之前,多想想這些問題。 李思儀指出,生活充滿挫折,每個人都會面臨壓力,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舒壓方式,例如聽音樂、做手工藝、看電影、慢跑、騎單車、做瑜伽等簡單休閒活動,或是跟好友聊聊天,吐吐悶氣。 楊聰財則建議,平常應該養成正面思考,如果發現自己正在鑽牛角尖,就立即打斷思緒,走到另一個空間。另外,也可以學習腹式呼吸,早中晚各二十次可穩定自律神經,遇到壓力時,也不會想吃東西。 如何避免壓力肥? 1養成正面思考模式,多想一些開心的事 2覺得嘴饞時,問問自己真的餓,還是只是想吃東西 3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舒壓方式,如運動、聽音樂 4多找朋友談心、訴苦 5學習腹式呼吸,早中晚各20次 資料來源/醫師李思儀、楊聰財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前一篇文章 醫療短波 下一篇文章 食物標熱量 降低誘人度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6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7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10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男性健康40歲分水嶺 健檢及早發現三高風險旅行易水土不服 日晒喝水助排便減重卡關恐賀爾蒙作祟 調適壓力飲食運動著手28企業獻愛 公益野餐9月27日溫暖登場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