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人戴烏氈帽歷史悠久。明代張仿〈夜航船〉記載:「秦、漢始效羌人製為氈帽。」清時,紹興人戴烏氈帽已十分盛行。
烏者,紹興話「黑」之謂也。烏氈帽,內外烏黑,圓頂,捲邊,前段呈現畚斗形,牢固耐磨,厚實硬梆。這是一種奇特的帽子,一年四季可用。大雪紛飛時,可保暖禦寒;春雨綿綿時,可當雨帽;烈日當頭時,可以避光遮陽。
生產烏氈帽的主要原料是羊毛,生產過程頗為複雜,前後有三十幾道工序。羊毛經挑選,加工彈鬆,脫脂後,再梳理層疊,壓製成形。其烏黑之色是染上去的。烏氈帽以厚薄均勻、手感鬆軟、質地堅挺為上品。
說起烏氈帽的來歷,還頗有意思。傳說古時紹興有幾個獵人上山打傷了一隻斑額大虎。虎死後獵人發現虎臥之處有塊呈黑色的羊毛、豬皮等動物毛,既厚實又鬆軟,像毯子一樣。這些毛是老虎把獵物吃了後又將毛堆積而成的。獵人好奇地將這層毛取走,洗淨曬乾,曬時用大圓石壓著,恰巧壓出了一個帽形,結果這個帽暖烘烘的,比其他帽都好戴。因此有人戲說,老虎才是烏氈帽的原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