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陳瑞憲」一眼萬年的鄉愁 京都 文/袁世珮 |2018.12.06 語音朗讀 48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瑞憲著迷京都的建築空間設計。 圖/陳瑞憲提供 蓮華院美在沒有人工雕琢。 圖/陳瑞憲提供 陳瑞憲喜歡京都的美學。 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美,帶有古韻。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櫻花淡雅不張揚。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美,要自己去發覺。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每個轉角,都有韻味。圖/陳瑞憲提供 文/袁世珮 對一座城市的一眼萬年,往往是因為那城市接近心靈故鄉。對建築師陳瑞憲來說,京都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第一次去京都就愛上。」將近40年前首度造訪後,陳瑞憲說:「我覺得我還沒有看完京都,不知道有沒有看了10分之1。」童年印象、空間建築、櫻花與楓葉、庶民美食、街邊小店、茶道美學、氛圍,是他對京都念念不捨的七大理由。 東方古文明 真切震撼 「京都和我小時候的經驗有關係。」或許是天賦的敏銳,陳瑞憲最先想到的還是建築。童年在台北的家不是日式房子,好奇鄰居或同學家的日式屋舍:「那對我來說是非常神祕的空間,可以開又可以關,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好有趣。」 陳瑞憲後來去東京念書3年,再到大阪跟安藤忠雄做事,一有空,就往只有半小時電車車程外的京都跑。 「第一次看到京都,我對於中國文明的鄉愁,全部清楚地浮現在眼前。」他說,原以為京都跟唐朝比較接近,後來才知道跟宋朝更有關係,「老的東方文明真真切切這樣呈現在面前,那種震撼力永遠無法忘掉。」 建築美學 玩賞不盡 陳瑞憲說:「我從小對建築很有興趣,我整個人一下子就進到京都裡面去。先是空間。一進去就沒完沒了。」木造老房子,屋頂那麼大、結構那麼複雜又美,讓讀建築的他一頭栽進去。 陳瑞憲說明,京都受到長安城的影響,因此,在如今的京都還可以看出南北軸線,哪邊是朱雀、玄武,有宮殿屋宇、有民生賞玩的地方,也有宗教性的建築,光寺廟就有3000多間。 他指出,今人所見京都,自然是已有所改變,留下的大概是以前架構的20分之一,但還是有很多很有趣的建築,例如老的宗教性建築,就有日本本土的神社、佛教的寺廟,這兩者占大宗,就已經看不完了。 陳瑞憲特別點出佛教空間裡延伸出來的「藍伽」,通常是佛教空間衍生出旁邊很多的側室、後面的庭園,依山傍水但不是那麼制式。他很欣賞那種半戶外的空間,有頂蓋、沒有邊,從一棟建築移到另一棟建築,下雨、下雪都不怕,高高低低都有留頂蓋的廊道,建築是深度跟地景結合的。陳瑞憲說,在中國,大概只在蘇州園林看得到了,「這樣的建築美學在中國漸漸式微了,卻傳到京都被留下,這是非常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楓之光影 櫻之少女夢 人人都說京都美,天然美,但在陳瑞憲看來,「京都的每一個東西都是人工,極盡雕琢被想像和設計過的東西。」 他舉例,觀光客鮮至的蓮華院是座小小的老寺廟,造訪時正好是夏末,光線極美,「太陽穿過繁盛的楓葉,有影子、還有一些光透出來,覺得自己是被綠的光影包圍著。」 朋友拉著他走過僧人背後,打開一道門,裡面是一個榻榻米大的茶室,付點錢就可以喝茶,而茶室外有一條溪,對面是一座山。整個畫面非常美,看來沒什麼人工雕琢,不像銀閣寺裡的「枯山水」,但他說:「可是我相信是人為的,即便是那麼自然的東西,我相信都是經過精確的計算。」 陳瑞憲分析:「在京都,人跟自然之間,不管是接納、控制,我覺得他們就是一個『預備好』的狀態。」 「我第一次到日本看櫻花,啊,原來櫻花是這樣子。」陳瑞憲這才發現日本櫻花和台灣櫻花不一樣,原因當然出在氣候,「台灣有很多那種很艷的桃紅色,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環境,所以衍生出這樣的美學。日本都是很淡的顏色。」 後來,櫻花對他有了另外一層意義。在母親離世前4個月,陳瑞憲帶著媽媽到京都賞櫻,老人家力乏,坐在樹下休息,「我遠遠看著她,像看到一個18歲的少女,坐在800年的櫻花樹下。這樣的櫻花對我是完全是一種Communication,我把媽媽帶到櫻花樹下找到她的一個夢,圓那個夢。」 陳瑞憲喜歡京都的茶道,「茶道對我來說,是進入、了解日本美學的一個途徑。因為日本美學是源自於茶道所發生的這些事。」 跑進黑澤明電影裡 8月15日的盂蘭盆節,也是陳瑞憲覺得特別的經驗,整個嵐山變成一個大道場,數百和尚就在桂川邊各自架起小神壇。民眾寫下想超渡的親友名字,交給僧侶幫忙超渡。而河面蕩著一片水燈。 陳瑞憲說,在那樣的場合裡,每個人都穿浴衣、踩個木屐、拿柄團扇,在這種悶熱天氣,這樣的裝扮是合理的,再聽到和尚念經、眼前一片燈海,非常震撼。 同樣也是氛圍攝人,那是在和歌山縣的世界遺產高野山,給了陳瑞憲在日本最震懾的經驗。 高野山,日本遣唐使空海自長安帶回唐密後的道場,是日本的一代大師,因此許多名人死後希望葬在空海的墓旁,形成高野山一大片墓地,有些甚至有6、700年歷史。陳瑞憲記得,快下山時,氣氛變得陰森,「跟在點燈僧人後面,墓裡有小廟,僧人要把燈點亮,你真的覺得像跑進黑澤明的電影裡。」 「高高的山林下皆是墳墓,你跟300年前的人看到的是一樣的,沒有電燈,就是靠那些燭火。」陳瑞憲說:「這就是我覺得非常迷人的京都。」 規矩、眉角 得知道 陳瑞憲也承認,自己會一點日文,對話在5分鐘內就不會被發現是外國人,比較容易進入他們的世界裡面,否則,即便日本人也很難被京都人完全接納,「京都人是非常特別的,自認是貴族、是千年的古都,他們有理由驕傲,他們是被選上的,所以還是繼續過他們的貴族生活。」 陳瑞憲說,到京都,每個人都客客氣氣,那背後可能就是冷淡。例如,到京都人家裡作客,下午4時多時,如果主人問「要不要留下來吃飯」,意思就是「你該走了」。 「京都人有一些規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有關,他們的表達方式或邏輯和我們現在人想的不一樣。」陳瑞憲形容:「以前儒教社會非常嚴謹,他們大概還在那個狀態。」 因此陳瑞憲說,不意外一旦外國人破壞了規矩,京都人會很生氣,例如去餐廳吃飯,外面有個漂亮的庭院,千萬不要忘情打開門跳下去,那是禁忌的事情。 京都達人? 沒這回事 儘管京都已是滿街台灣遊客,陳瑞憲認為,完全沒有「京都達人」這回事,「沒有人可以『達』,因為京都太深了。我每次去每次都會發現新的東西。」 他享受京都,卻懂得保持一點距離,「當然,京都這些年的確比較觀光化,但我會去找我自己的京都。」所以陳瑞憲不公開自己的私房美食與秘境,「如果你真的對京都有興趣,應該自己花時間去發掘。」 前一篇文章 英倫男神 裘德洛 不只俊美而已 下一篇文章 《打造洛基傳奇》席維斯史特龍做自己的貴人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7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作者其他文章最好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造甜點界傳奇商業空間設計 宋毅融入時尚美學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張清芳唱出從容豁達 歌壇東方不敗廣告人龔大中 用創意與社會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