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四、五○年代,每個家庭孩子都生得多,再加上政府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導致有些學校的教室不敷使用,只好實施兩班制。念上午班的,中午就可以回家;念下午班的,則是吃完中飯才到校上課。
當我升上三年級後,一星期有幾天要上整天課,但沒有硬性規定要在學校用餐。記得那時電視上正播出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每次中午回家吃飯,總是因為貪看電視趕不及下午的課。
因為大妹正好念一年級,媽媽乾脆就要讀下午班的她幫我送便當。於是,每到第四節飢腸轆轆時,我最盼望的,就是看到大妹在教室窗口出現。有一次,我被老師罰站在講台上,大妹看到後,回家竟然向爸媽打小報告,害我被數落了好久。
後來大妹也要上整天課,就換二妹一次送兩個便當。等二妹也開始上整天課,可憐的么妹,才一年級,竟要幫三個姐姐送便當!印象中,當公務員的父親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騎單車載著上下午班的么妹到學校,手把上搖搖晃晃掛著媽媽準備的三個沉甸甸的便當。
當瘦小的么妹,提著便當在校門口等我時,幾乎被上下學的人群淹沒,好幾次都是聽到她高聲喊著:「姐姐!姐姐!」才終於找到她。而等我把便當分別送到三、四年級的兩個妹妹手中,再回到教室,同學們早已將便當吃了大半。
那時,班導師回家用餐,所以教室就是我們的天下,幾個死黨併桌坐在一起,我吃你的空心菜、你夾我的荷包蛋,邊吃邊聊好開心。記得有個同學,每天便當裡一定有個粉橘色的蝦丸,她說吃膩了,我卻從沒吃過,於是,她便天天把蝦丸留給我。我至今都很懷念她那圓圓的臉蛋,和那一顆美味的蝦丸呢!
現在,學生在學校都吃營養午餐,固然減輕了家長許多的負擔,不過因為菜色的統一,也就享受不到和同學交換便當菜的樂趣。我想,他們對學校營養午餐的記憶,應該和五年級的我,有著截然不同的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