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智慧】乾涸車道上的鯽魚

文/嚴崑晉 |2018.11.27
1345觀看次
字級
圖/Vita

文/嚴崑晉

莊子,名周,是中國戰國時代承繼老子學說的大思想家。只不過在當時,莊周很窮。這一天,家裡窮到實在無法生活了,於是他到監管河道的大官那裡去借糧。監河官說:「可以啊!我將在我所管理的一塊土地上徵收一筆稅金,到那時我就借給你三百金,行不行?」

莊周聽了之後十分生氣,氣到臉色都變了,對他說:「我昨天在來的路上,聽到有呼救的聲音。我回頭查看,原來是躺在乾涸車道上的一條鯽魚。我就問牠說:『鯽魚啊!你為什麼呼救啊?』鯽魚回答說:『我是來自東海的水族,您可不可以給個一升半斗的水來救救我啊?』我說:『可以啊!我這就去南方遊說吳王、越王,讓他們開鑿一條運河,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可以吧?』

「那條鯽魚聽了這話,氣得變了臉色的說:『我失去了我原本生存的環境,沒有了可以安身的地方,我現在只要有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但您竟然說這樣的話,那還倒不如早點去賣魚乾的店鋪找我吧!』」

這則故事十分有趣,看完都會覺得好笑。在故事中,莊周用乾涸車道上的鯽魚,來比喻自己窮困到極點的處境,另一方面用遊說吳王、越王開鑿運河的不顧史實的承諾(在當時只有越國,吳國早已滅亡一百多年),來諷刺那位當大官的滿嘴空話,不解決迫在眉梢的實際問題。換句話說,我都快餓死了,還能等到你收完稅金來借錢給我嗎?不如現在就借我一升半斗的米糧來得實際些。

因此,這故事告訴我們,當有人向我們求助時,不要拿空話來敷衍人。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應當要即時伸出援手,給予實質上的幫助。相反地,如果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別隨口答應,日後卻讓對方白白地等待,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將因此破壞彼此間的友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