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同慶
與朋友們閒談,聊到不開心或生氣時,各自有什麼排解的好辦法。
一位朋友說:「我常會和家人鬧一些小彆扭,又不能真的和他們吵,只好出去運動,跑步、游泳、打球什麼的,不好的情緒也就一起被消耗掉了。事後想想,這些不必要的爭執往往都與我平時大手大腳有關。」說到這,朋友一吐舌:「以後還真得注意。」
另一位朋友接著說:「我平時就愛鑽牛角尖,也知道這不過是跟自己過不去,可是『說時似悟,對境生迷』,有時遇事還是會把自己氣得夠嗆。這時,我就會去唱卡拉OK,雖說五音不全,不過經過一番『狼嚎』,心情就會變得爽朗許多。」說著說著,朋友不禁啞然失笑,「但通常沒有人願意陪我去唱,他們都說,耳膜和心靈禁不住這樣嚴峻的考驗。」
「工作不順心,我就會生悶氣。遇到這種情況,下了班我就會去看看電影或是舞台劇,選一些搞笑的喜劇,跟著大家樂一樂,烏雲也就散啦!絕不將悶氣帶回家。」另一位朋友說。
「我不開心時……」
剛開口,大家便笑了起來,瞪大眼睛調侃道,「真是特大新聞,你還有不開心的時候?」
朋友們之所以感到驚奇,因為我是朋友和家人公認性格最好的,沒有之一。他們很少看到我不開心的樣子,發脾氣更是沒有。以至於大家都懷疑,我是否天生就缺少那方面的情緒。其實,我哪有那麼厲害,生氣、不開心也是會有的,只不過極少罷了,大概也與性格有關係吧,我向來不喜歡與人計較。
記得小時候媽媽常跟我講「吃虧是福」,我也總是認為自己沒有資格發脾氣。在長輩面前,哪有我生氣的分?朋友和家人向來都很照顧我,又怎能跟他們鬧脾氣。另外,若對方比自己有能力,自然也就沒有資格跟人家生氣;要是認為對方的水準跟自己相等,生對方的氣,就說明自己尚有不如人之處,這樣一想,也就無氣可生嘍!
「快講啦!你不開心時怎麼辦?」
「我生氣時,就喜歡請客。」
「咦,那怎麼從來沒見你請過?」
「生氣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我怕花錢,所以都不敢生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