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智強
貴州的十月下旬,早晚溫差大,下午飛機在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降落時,只見群山環繞,山嵐與雲霧齊飛,後來據導遊解說,為了在群山峻嶺開闢這座機場,就剷平了三座山,可謂工程浩大。
貴州素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之說,這是對貴州氣候多變、交通不便、生活艱難,流傳千年的深刻形容。但我在二○一七年底拜訪貴陽時卻發現,除了「天無三日晴」依然適用,其他二句話,已然丕變。
地無三里平的貴州,雖然仍舊山脈縱橫、高峰絕谷,但已被四通八達的鐵、公路網覆蓋,不只可以直接連接貴州各縣市,在高鐵通車之後,更可以快速通達全中國各地區,可以想見,一旦被打開交通任、督二脈的貴州,未來的發展,必是一日千里。
六天五夜的參訪期間,街頭、景點所遇的貴州民眾,很有九○年代台灣的況味。人們豐衣足食,市區車水馬龍,又因為教育普及,人民的素質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對偏鄉的開發不遺餘力,只要肯努力,就能掙得三餐溫飽;至於要飛黃騰達,那又是個人的機運了,也就是說,貴州人民也在迅速脫貧,口袋中,早已不只三兩銀了。
參訪貴陽學院時,巧遇一群由老師帶領的幼兒生,先向端坐大堂的孔子塑像行古禮跪拜,再繞到另一邊,向壁面上鑴刻的〈禮運大同篇〉,開始吟誦:「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只見每個孩子仰起肥嫩的臉龐,張著一對純真的眼睛,隨著老師大聲唱和,童稚的唱聲悠揚悅耳,我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歷劫不衰,憑恃的就是根植在每個炎黃子孫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而使民族的生命,如磐石一般堅固,緜恆永續。
參訪貴陽大數據中心時,你會難以想像過去中國貧窮人口最多的貴州,竟能在短短幾年翻身成為全中國大數據產業中心,而且從中央到地方,整個產業鏈從制定法令、招商引資、數據開放等等,都可以看到各級政府全力投入的深度和力度,誠然,貴州因為天然災害少、氣候適宜、水利充沛、土地成本低,以及政府的政策優惠,非常適合建置資料中心,於是騰訊、富士康、華為,甚至蘋果,都願在貴州設置資料中心,貴州就像是一架載滿燃料的火箭,準備一飛衝天。
印象最深的還是參訪位貴州平塘的「天眼」,它是一個五百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也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具備三十個標準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不只突破了望遠鏡百米口徑的工程極限,也開創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
總造價約三十億台幣的「天眼」,自二○一六年九月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至今,已發現九顆脈衝星,更因此被霍金警告,若接收到外星人訊息,千萬不得回覆,使得「天眼」更是聲名大噪。所謂欲蓋彌彰,從此「天眼」若有似無地被世人賦予尋找外星人的重責大任了。
來到貴州,更不能遺漏地方美食。由於地處雲南、四川、湖南、廣西之間,又遍布漢、苗、滿、彞、侗、壯、白、瑤、回、仡佬、布依、等少數民族,飲食文化以辣為主,融合了各民族的飲食特色,非常多元。而奠基於辣味的黔菜,又分青辣、油辣、麻辣、酸辣,有辣而香、辣而麻、辣而酸、辣而令人兩眼噴火,吃到汗水淋漓,說不出來的痛快!譬如遵義羊肉粉、宮保雞丁、糟辣酸魚湯、鹽酸扣肉、醉炖鮮蝦、腸旺麵等等,可謂辣有所歸,味有所好,不一而足。
自古和貴州有關的成語中,「黔驢技窮」、「夜郎自大」,語意多指貴州封閉茅塞的環境,造就了不識驢騾的老虎,和坐井觀天的夜郎,唯今走了一趟貴州,方曉得貴州的開放與進步,已非昨日吳下阿蒙,也就是說,走了一趟天眼的老虎,已能洞觀宇宙奧祕,而識得大數據的夜郎,亦能坐臥帷幄,而決算千里、萬里了。
這一趟貴州之行,深切體驗快速發展又同時兼顧環保的多彩貴州,未來的台灣若要繼續進步發展,貴州也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
「多彩貴州,爽爽貴陽、暖暖人情、泱泱中華。」
中華民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