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嘉義基督教醫院近來一位罹患糖尿病的六十二歲黃姓病患,左腳兩隻腳趾出現發黑情形,就醫切除掉發黑的腳趾後,傷口不僅無法癒合,腳部發黑的部分也逐漸擴大,經緊急施行動脈繞道(俗稱接血管)手術,才讓腳部的血液循環改善,傷口逐漸癒合,免除截肢命運。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甘宗本指出,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現代化社會壓力大、飲食不均衡、運動量不足,動脈硬化疾病有愈來愈多的趨勢,其中心臟病、腦中風較為國人所熟知,因為下肢動脈堵塞需要截肢者,不在少數,許多人甚至終身無法再行走。
事實上,不少截肢可以避免,因為發黑的腳趾附近血液循環不良,抗生素效果無法到達,不但小傷口難以癒合,就連腳趾頭切除後的傷口也繼續「流湯、流膿」。
甘宗本說,動脈硬化患者可尋求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評估血管堵塞的狀況,如果是腿部中、小型動脈狹窄或堵塞,可透過動脈「繞道手術」改善血液循環。
據統計,約有百分之三至六的六十歲以上老人會有間歇性腳痛,部分民眾常習慣自行購買止痛藥或感冒糖漿服用,等到腳部發黑才就醫,但治療結果往往較不理想,若能盡快尋求正確醫療途徑,可避免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