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袁紹派人來遊說張繡加入,聊得正開心時,賈詡開口說:「請替我回去感謝袁紹,但他連自己的弟弟都容不下,這樣的心胸能容得下整個天下嗎?」圖/Vita
文/蔡凱文
上回提到,袁紹派人來遊說張繡加入,聊得正開心時,賈詡開口說:「請替我回去感謝袁紹,但他連自己的弟弟都容不下,這樣的心胸能容得下整個天下嗎?」於是,本來就已經與曹操交戰許久,關係不佳,現在又不打算加入袁紹的陣營,這下子到底該怎麼辦呢?
其實賈詡心中早已打算過了,所以當張繡與他說袁紹軍勢勝過曹操那麼多,為何要選曹操時,他沉穩地回答:「曹操是奉天子之命以令天下,名分正統;袁紹那麼強,我們這點人加入只是錦上添花,但曹操缺乏兵馬,我們的加入無疑是雪中送炭。而曹操有想成為霸主的企圖心,需要彰顯自己的大度,肯定不會介意我們先前的作為。由這三點看來,加入曹操才是最好的選擇。」這段分析從動機、現況到未來的目標,把曹操的優點分析的清清楚楚,同時也把袁紹的缺點一一點出來,張繡又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
後來果然證明賈詡的判斷精準,曹操不但沒有嫌棄,反而熱烈歡迎張繡的加入。對於幫忙說服張繡的賈詡更是以禮相待,《三國志.賈詡傳》中記載:「(曹操)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曹操認為賈詡可以幫助他取得天下。果然,賈詡的確是值得曹操信任的出色謀士,比方曹操面對馬超、韓遂聯軍時,是賈詡提議使用離間計而成功破敵的。
不過,曹操也不是每次都聽賈詡的話,在勢力漸漸擴張後,曹操想要再往南下吞併吳國與蜀國,賈詡這次不是扮演破敵的錦囊妙計這個角色,而是站在反面勸阻曹操休養生息,他認為這時如果能顧好基礎,讓百姓好好休息,國力強盛後就有辦法讓江東前來臣服。這次曹操不聽話,發動了那場著名的赤壁之戰,結果換來慘敗。
有次曹操在找繼承人時,在大兒子曹丕與小兒子曹植間猶豫不決,便找來賈詡討論。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但聰明的賈詡給出了堪稱是經典的回答。當曹操問話時,賈詡先是不回答,等曹操不耐煩了再次問他時,賈詡才說:「屬下剛剛在想事情,所以沒有回答。」待到曹操追問何事,賈詡默默說出:「我在想袁紹跟劉表這兩對父子。」曹操聽完大笑,接著就定好太子要由曹丕接任。賈詡的分析能力已經無庸置疑了,根據歷史記載,他在亂世裡活到了七十七歲,跟隨易怒的曹操還能安然度過下半生,靠的就是智慧。
曹操親眼見證袁紹跟劉表都因為立小兒子為太子,導致國家分裂,兄弟鬩牆,最後滅亡的慘劇,賈詡知道他不用多費唇舌跟曹操分析些什麼,只要稍加提點,聰明的曹操就一定能理解了。
即使命運多舛,賈詡仍保持冷靜思考,用智慧一步一腳印地克服、前進,那份處變不驚的沉穩真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