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北京故宮 變身網紅 文/記者史競男、張漫子、劉偉 |2018.10.27 語音朗讀 275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上發言。圖/新華社 北京故宮人潮湧動。圖/新華社 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吸引觀眾駐足。圖/新華社 不會賣萌 的皇帝不是 好網紅。圖/新華社預約觀眾 在故宮文物 醫院參觀廊 道內修復的 故宮文物。圖/新華社小朋友在 「故宮文創 兒童體驗店 」為吉祥物 「壯壯」擺 件上色。圖/新華社 文/記者史競男、張漫子、劉偉 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年),輝煌的紫禁城落成,曾經居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位皇帝。近六百年過去,這座世界上最大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正變成年輕人眼中的「網紅」,以及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 「網紅」的推手是自稱「看門人」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二○一二年接手故宮以來,他便身體力行地拉近故宮與大眾的距離。 上任五個月,單霽翔就走遍了北京故宮九千多間古建築房屋,磨破了二十雙布鞋。這位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對這座文化遺產寶庫瞭如指掌,能準確報出當時文物的總數量──一百八十萬七千五百五十八件(套)。 北京故宮是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也是世界收藏中國文物最多、來訪觀眾最多的博物館。「這些都是最重要的嗎?!」單霽翔說,「如果你的館舍宏大,但百分之七十的範圍卻豎著『觀眾止步』的牌子,如果你的藏品多,但百分之九十九並沒有展出,如果說你的觀眾多,但觀眾進來卻目不斜視地往前走,並沒有看任何展覽,這就不是觀眾真正喜歡的博物館。」單霽翔認為,如果文化資源不能為人們的現實生活貢獻什麼,就必須做出改變。 宛若皇帝走大門 六年前,北京故宮的開放面積僅占紫禁城的三成,二○一七年,這一數字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六以上。故宮午門雁翅樓二千八百平方公尺的建築,曾經作為庫房而大門緊鎖,現在成了迎接世界各國珍貴文物的展廳。 二○一七年以來,北京故宮在雁翅樓舉辦了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來自法國的十八世紀珍寶展、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展。而為期兩個月的摩納哥格里馬爾迪王朝展,今年九月以來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正殿及東雁翅樓展廳展出。 二○一七年十一月八日,美國總統川普中國之行的第一站就「選」在北京故宮。然而有心人發現,川普的專車並沒有進入紫禁城——中美兩國元首夫婦用「電瓶車+步行」的方式,遊覽了這座美麗的宮殿。 把外賓專車「攔」在宮門之外,正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提議。曾經,午門的正門是外國貴賓的「專屬通道」。來故宮的買票觀眾只能從午門兩邊的小門排隊進入。這意味著,每年能走大門的觀眾僅有七百至八百批次,而兩旁的小門處卻總是排著長長的隊。 「一次一位從東北來的老大爺,到了就跟我們商量。他說,我一輩子就來一次故宮,我得像過去的皇帝一樣走中間的大門進去。」目睹這一幕的單霽翔問自己,「究竟公共服務設施該從管理的角度出發,還是應以服務對象為中心?」 受後者需求的觸動,故宮決定將午門打開。「不僅如此,我們還下決心,要讓所有貴賓和來賓都步行走到故宮博物院。對於貴賓來講,這能夠豐富他們的體驗,對於故宮來說,也保護了文化資源。」 於是,北京故宮多了一條公告:「所有機動車一律不能穿行開放區。」這意味著從此,外賓專車將一律被「攔」在午門之外。 今天,當遊客再次走進故宮時,想走哪個門可以自由選擇。「誰願意當『皇帝』誰當『皇帝』,誰願意當『大臣』誰當『大臣』。」單霽翔說。 告別趴窗的尷尬 為了讓遊客在參觀前三殿、後三宮時告別「趴在窗戶」、「臉貼玻璃」才能看到殿內陳設的「尷尬」,博物院研發採用了LED冷光源進行殿內照射,在解決殿內照射的同時,確保對藏品的損害降至最低。 單霽翔解釋道,由於故宮是木結構建築,裡面陳列的是兩三百年前的文物,為防止藏品老化,長期以來不敢接入電線和電源進行照明,所以殿內一直是黑的。為了給遊客一個參觀的好心情,博物院經過三年研究,研發了LED冷光源照射技術。 「在二○一六年的博物館日,我們點亮了紫禁城。」從此,六大宮殿第一次有了人工照明,也徹底告別了「趴窗」遊覽的尷尬。 「故宮建立了二十個觀景平台,人們可以登高具體地看古建築的構造,看上面的彩繪。故宮還開放了城牆,人們沿著城牆走過去,可以俯瞰紫禁 城,還能在角樓裡欣賞二十五分鐘的VR片子,了解怎樣不用一根釘子,僅靠上萬塊木頭就能把三重檐、七十二條脊的建築造好。」單霽翔說。 單霽翔稱,博物館的一項重要使命是讓文化資源盡可能多地轉化為人們的知識財富,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融入廣大民眾的現實生活。 互聯網+文創 打開歷史的新方式 讓年輕人開始關注到這座古老宮殿的,要追溯到「每日故宮」App和數字故宮社區。 在「每日故宮」裡,用戶每天早晨會收到一條「萌萌噠講述嚴肅歷史」的圖文藏品信息,日積月累收藏下來,就能得到一個豐富的「掌上故宮博物院」。網民們在驚喜中被圈粉,他們留言說,「故宮開始調皮了」。 「我們用數字技術讓養心殿『活起來』,讓傳統文化的元素『活起來』,潛入日常生活,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單霽翔說。 在耗時三年四個月建成的數字故宮社區內,來訪者不僅能夠與「朝中重臣」自由對話,全方位沉浸式把玩珍貴文物,甚至還可以去皇帝的後寢殿裡蹓躂。故宮玩起了文化與科技的跨界,不僅將AI、VR技術應用在「數字養心殿」中,「皇帝很忙」、「門海」、「Q版韓熙載」等故宮萌趣表情,以及結合故宮建築結構特點的3D遊戲《觀宮》等創意,也深得年輕人青睞。 感覺自己萌萌噠 為了滿足人們「將博物館文化帶回家」的願望,博物院還「玩轉」了宮內的藏品元素,將其開發為宮廷娃娃、黃袍T恤、瑞獸鉛筆等近萬種文創產品。 二○一四年,北京故宮開發的「雍正」系列文創產品在網路走紅。一組題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行樂圖》動態圖片風靡微信群,累計轉發超過八十萬次,讓銷售各種故宮文創產品的「故宮淘寶」店火了一把。 動態版《雍正行樂圖》中,靜態古畫中的雍正帝不僅「活」了起來,每幅圖還配上了「朕就是朕,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感覺自己萌萌噠」等解說詞,一下抓住了年輕人的心。 厚重大氣的博物館文化與恣意隨性的流行文化碰撞,必將催生既符合市場需求又具有教化意義的文創精品,在「萌萌噠」雍正皇帝的「幫助」下,北京故宮邁出了重要一步,之後,美人屏風月曆等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單品。從此,中國大陸博物館文創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文創商品大熱銷 據北京故宮公布的數據,二○一七年故宮文創產品總收入人民幣十五億元,僅淘寶和天貓兩個文創商店的粉絲總數就達三百四十萬。 好的文創產品是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要替人們發現需要,並滿足需要。「當人們需要手機殼,我們就提供四百八十種不同樣式的手機殼。手機需要充電了,我們就拿出印有『正大光明』字樣的充電器。我們還給手機配上了朝珠耳機。因為有人評論說,戴朝珠打電話才有皇帝的感覺。」單霽翔打趣道。 於是,朝珠變耳機、門釘變箱包,還有紫砂套裝、龍袍、披肩、傘、襪子、跳棋、月餅、「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故宮儼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年輕人不時被「故宮文案」、「故宮段子」逗樂,忙不迭下單。 「千萬別買我們的東西,太漂亮了容易弄丟!」故宮院長單霽翔這樣「推銷」自家的行李牌,令人捧腹。有人說他是故宮博物院的掌門人,他說自己其實只是看門人,「我的職責就是把故宮看守好……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今年是單霽翔在故宮掌門的第七年,幾年來他一直希望做到「讓觀眾滿意」。「總書記說了,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在單霽翔看來,這個「活起來」就是讓珍貴的文物活在當下,活在百姓的生活當中,健康地走向未來。 「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一個願望——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代。」單霽翔說,你要呵護它,要尊重它。每一塊磚,每一片瓦,它不是死的,它是歷史的沉澱。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一只「羅漢碗」 復活雲南青花瓷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貴州打造橋梁博物館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 安溪種茶賣茶 靠智能、看數據【文創之旅】徐州的漢風楚韻【大陸社會觀察】 天塹通途 山鄉巨變 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文創之旅】山西傳奇 跨時空琉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