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壺在日本原稱「鐵瓶」,向以京都鐵壺(簡稱京鐵)與南部鐵壺(簡稱南鐵)為主流。南鐵大多做為日常燒水之用,京鐵則已提升至收藏品的層次。圖/吳德亮
文/吳德亮
僅僅在銅蓋
含蓄落款的
京鐵龍文
注水不為天青
雨過不忘紫口
萬種風情
都留給如玉般
厚釉豐滿的唇
逐一分解
東方美人
回眸一笑的
五色繽紛
鐵壺在日本原稱「鐵瓶」,向以京都鐵壺(簡稱京鐵)與南部鐵壺(簡稱南鐵)為主流。南鐵大多做為日常燒水之用,京鐵則已提升至收藏品的層次。早期京鐵著名的「龍文堂」、「龜文堂」今天在兩岸均炙手可熱,且均以生鐵為材質,不過唯恐蒸氣薰蒸導致鐵蓋生銹,因此壺蓋大多為銅質。其中創始於江戶末期(約十九世紀中期)的龍文堂,以脫蠟鑄法聞名,即鐵壺鑄造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
從「宗慶屋」日本古美術店帶回的一只龍文堂老鐵壺,黝黑的外觀滄桑可見,歲月侵蝕的壺底也早有鏽痕,儘管絕非出自明治時期安之介、大國壽朗、上田照房等名家之手,卻也樸質可愛,而龍文堂落款僅含蓄在銅蓋內。
一般來說:以老鐵壺燒水可以達到九十七度、甚至一百度以上,不僅具有軟水效果,且蓄熱能力強,特別適合沖泡老茶或煮茶使用。也有茶商宣稱以鐵壺煮水能夠釋放出二價鐵離子,形成山泉效應,使水「口感厚實、飽滿順滑」。
用老龍文燒水,用來沖泡陶藝名家三古默農餽贈的今夏新竹東方美人茶頭等獎,將沸水注入陶藝名家李永生的無光青瓷釉蓋杯,感受汝窯「雨過天青雲破處」的特有色澤與風采,以及傳統青瓷常見的「紫口鐵足」雅趣。
所謂「鐵足」係指青瓷器的底部「釉不過足」,露胎處由於胚體內的鐵質在窯火終了時,底部無釉處的胚體氧化,而呈現淡褐色至黝黑的鐵足。而紫口也因器皿口緣釉薄處胚體受氧透出灰紫色,使得蓋杯在極簡風格中又見繁複,達到造型與色彩臻於素雅的境界。
再取來翁國珍的厚釉吻杯,在茶湯入口的同時,讓厚實豐滿的杯緣與嘴唇緊密貼合,且看美人如何回眸一笑。
按照國珍的說法,可以「在杯唇相接的剎那,湧起初吻般的甜蜜滋味」,真相如何?端看各人「親口」感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