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美術館 與古蹟相融共存 展現建築之美

羅智華 |2018.10.22
4492觀看次
字級
南美館一館所在地是昔日的台南州警察署,不僅歷史悠久,建築整體外觀更展現建築之美。圖/台南市府提供
顏水龍的馬賽克拼貼作品「熱帶植物」是南美館「鎮館之寶」。 圖/南美館提供
館長潘襎(左二)解說南美館特色。圖/台南市府提供
「絢爛南國·虹彩夢幻」是蘇世雄的創作,用色繽紛,令人印象深刻。圖/記者羅智華
南美館一館是昔日的台南州警察署。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南美館一館保留磨石子欄杆與階梯,展現工藝之美。圖/記者羅智華
南美館一館展現建築之美與迷人古意。圖/台南市政府提供

文/記者羅智華

台南人引頸期盼一甲子的「台南市立美術館一館」即日起試營運,不僅是歷史古蹟修復再利用的良好範例,展館本身更是一座美麗藝術品;南美館一館是昔日的台南州警察署,台灣現存年代最早的警察署廳舍,從裡到外展現建築之美。

南美館館員杜宜昌表示,座落南門路與友愛街口的南美館一館是一座與古蹟相融共存的博物館,一館的建築前身創建於1930年的「台南州警察署」,1998年被台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到了2011年由台南市美術館籌備委員會選為南美館一館基地,並展開一連串嚴謹的古蹟修復工作。

從建築結構來看,一館的建物是採取對稱空間建構而成,從大門面看出去剛好面向座落在對向街角的「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巧妙輝映出兩棟不同時期建物的跨時代對話。

為了讓展館本身也能說故事,一館在進行古蹟修復時,館方特別保留原有建築特色及傳統工法,像是磨石子欄杆與階梯、圓拱窗、山牆邊飾、以及日式的「折上格天井」等。尤其展館外牆的磚造壁面更是由一片片古早式「大山形素燒十三溝面磚」構築而成。

杜宜昌說,為何稱為十三溝面磚,這是因為磚面上設計十三道底溝,這在現代建築中已經看不到這樣的面磚,具有歷史意義。

正因一館在建築物的獨樹一格,展館本身就是藝術品,館方因此規畫「體趣─建築修復展」,並透過「點─建構與修建」、「線─時間的軸線」、「面─建築的容顏」3個主題展區,一步步引領觀者從點、線、面去認識南美館動人的建築故事。

此外,為迎接一館試營運,館方也特別推出「修復記事Conservation Notes─作品修復展」、「相挺Your Support!─典藏捐贈展」、「體趣-建築修復展」等展覽。

「修復記事Conservation Notes─作品修復展」是南美館首檔以「館藏作品修復」為主題的展示,展品從1940年代的直至當代,包含日治時代知名畫家小早川篤四郎、顏水龍、方昭然創作的「台灣歷史畫系列」,以及台灣當代藝術家林智信的長幅版畫作品、台南在地畫家李明禮的「台灣人文景觀畫系列」等,希望引領觀者了解藝術作品的修復精神。

其中,由已故台灣工藝先驅顏水龍於1972年創作、價值不斐的馬賽克拼貼作品「熱帶植物」,是展品中最受矚目的「鎮館之寶」,這不只是顏水龍生前少數的馬賽克創作,作品背後更有一段跨海捐贈的溫馨故事。

這幅高度約達3公尺、寬度約2.4公尺的巨幅馬賽克作品,是顏水龍當年送給日籍好友小林平一的禮物。小林平一喜歡收藏各國藝術品,他在生前曾向家人表示,希望日後能將這些收藏品送還給原來的國家好好保存,讓更多人感受藝術的美好。他離世後,家屬依照遺願,在3年前透過小林平一的友人,向正在籌備中的南美館傳達想將顏水龍作品歸還給美術館的意願。

當時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得知對方將捐贈畫作的消息時感到驚訝,為表誠意,他還親自飛往日本拜會小林平一的家人,雙方相談甚歡,並促成「熱帶植物」等上百件藝術品的捐贈,而小林家屬無償送還美術館的無私精神,蔚為台、日藝術界美談。

而「相挺Your Support!─ 典藏捐贈展」則是展出涵蓋攝影、手稿 、工藝 、雕塑、平面繪畫等多元主題的展覽。館方表示,南美館是以在地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優先典藏,藉此豐富「台灣藝術」的文化內涵。在各方藝術家與收藏家慷慨捐助下,共收到1500多件來自海內外各界捐贈的藝術作品,為此館方特別規畫典藏捐贈展,感謝藝術家與捐贈者的情義相挺。

從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主任借調、接任南美館館長潘襎表示,他希望藉由南美館來建構台灣400年來美術發展脈絡與歷史紋理,並藉此立足在地、放眼國際,讓南美館的在地性與世界性可以昂首闊步、齊頭並進,為台灣美術文化發展挹注更多活水與能量。

「台南市立美術館」預計於12月15日一館及二館同步正式開館。館方表示,為了鼓勵民眾走入美術館,感受藝文的豐富內涵,明年3月前都將開放免費入館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