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世宏 三代掌中戲 走出新格局 郭士榛 |2018.10.20 語音朗讀 74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真快樂三代合照。左起依序為柯世宏、柯世華、江賜美、柯加財。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孟婆.湯》柯世宏(左)演出潘金蓮,柯世華(右)演出武大郎。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真快樂掌中劇團團長柯加財。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孟婆.湯》柯世華演出剪影。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真快樂掌 中劇團創辦 人江賜美, 86歲仍操偶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2007年江賜美帶領真快樂掌中劇團老 中青三代赴美國巡迴演出,與康乃狄克 大學偶戲研究所巴特教授合影。圖/真快樂掌中劇團提供 文/郭士榛 三代同堂不稀奇,但一個掌中劇團竟然「三代同堂 」,可就極為少見了。「真快樂掌中劇團」由孫輩柯世宏主導創新設計,60出頭歲的團長父親柯加財及86 歲的創團人阿媽江賜美都還活躍在舞台上,家族間的緊密連結,使劇團走出不一樣的格局。 第29屆傳藝金曲獎,「真快樂掌中劇團」首度參選,即以《孟婆.湯》榮獲「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劇團第3代接班人柯世宏表示,很意外能得獎,這個獎項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小步,未來希望可以透過不同的跨界演出形式,讓更多人欣賞傳統布袋戲之美。 身負傳承重任的柯世宏,幼年時布袋戲就是他的玩具,每次看著精緻小巧的布偶,阿媽操偶時維妙維肖的細膩動作,再配上生動的口白,熱鬧的國樂伴奏,心裡就想著:逐漸式微的布袋戲,曾是許多老一輩的共同回憶,而這樣的傳統文化,傳承到年輕一代手中,更應該與時俱進…… 真快樂掌中劇團為台灣少數三代共同經營的家族劇團,劇團的精神領袖就是創辦人江賜美。今已86歲高齡的她仍活躍在舞台上,出神入化的功力完全不受年齡影響,其子柯加財團長與第三代孫子柯世宏與柯世華,三代一脈傳承,共同為布袋戲文化的延續而努力。 從賜美樓改名真快樂 劇團早年團名「賜美樓」,但因當年政府規定布袋戲每年要競賽評比後才可拿到演出證照,有一年正好某位神明的生日和競賽撞期,劇團無法如期參加競賽,結果沒拿到證照,日後要演出只能再取個名,正當大家為新團名煩腦時,阿媽說:「做戲快樂,看戲快樂,大家都快樂,我們團名就取名『真快樂』。」 現任團長柯加財,如今跟兩個兒子一起經營劇團,兩代像平輩一樣理性溝通,柯加財也會傾聽並接受兒子的看法。柯世宏表示,全家人最喜歡在晚餐桌上討論劇團未來的發展,及新戲的創作,不但是快樂劇團,也是快樂家庭。 柯世宏在當今偶戲青壯輩中,亦堪稱奇葩。柯世宏曾獲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碩士,目前繼續在台灣師範大學念博士班,雖然出生在布袋戲團,在阿媽與父親的場子中長大,但求學之路也沒斷過,直到大學畢業,其實並沒有將傳承家業真的放在心上,直到當完兵,發現自己對於布袋戲的「真快樂DNA」大量爆發,決定留在家族幫忙,隔年,小一歲的弟弟退伍,也決意選擇要待在「真快樂」,意外連成兄弟陣線。 兄弟互補攜手走新路 說起布袋戲,柯世宏熱愛程度絲毫不亞於家族中的長輩,身為劇團第三代傳人,柯世宏不僅擁有細膩的操偶技巧,更專注於布袋戲表演內容與形式的突破,期待讓布袋戲有更加多元精采的呈現。 談到弟弟柯世華,柯世宏很安心地說,「他會做很多我不能做的事」。商科畢業的弟弟在營運劇團的財務上有很大的助益,並且在偶戲演出的能力上,也有他獨到的特長,兄弟兩人齊心協力,不論是營運上或者演出上,都有加乘的效果。 柯世宏兄弟在快樂地走自己偶戲之路的同時,一直把家族最珍貴的根,也就是碩果僅存的台灣布袋戲女主演文化,做有尊嚴的展現,並讓年輕世代有機會認識領略,因此努力地爭取資源,至少一年一度讓阿媽的經典再現舞台。 操偶為職志不斷學習 四歲便開始接觸布袋戲的柯世宏,從小看著家中長輩操弄戲偶,逐漸愛上操偶並打算以布袋戲演出為終生職志。為了進入台藝大,柯世宏花了四年研究布袋戲舞台的創新表演,最後靠著精細的手法操作「火柴點火」,順利得到教授們的青睞。 在台藝大求學期間,柯世宏廣泛吸收偶戲的各種元素,甚至出國觀摩學習,台藝大應用媒體所畢業後,在美國教授鼓勵下他去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研究所進修,回國後又考上台師大繼續攻讀博士班。 柯世宏說,演布袋戲一人要分飾多角,不但要記清楚每個角色的動作聲線,反應能力更要無比靈活,能見招拆招,「除了祖師爺賞飯吃外,阿媽和爸爸隨時都在示範,生活點滴無處不可學習。」 從傳統出發 突破創新 繼承真快樂掌中劇團後,柯世宏致力於劇本發想與呈現內容的創新,「傳統布袋戲其實是一個程式化的東西,每一個角色都會有它固定的身段跟形象,所以在創新或突破時其實有一些限制。」柯世宏希望能做到在保有傳統文化樣貌的同時,為布袋戲注入創新元素:演出的戲碼仍然是台灣的神話傳說,再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些符合時事的橋段或台詞;表演形式也打破鏡框式舞台,站上劇場的大型舞台,以流動的形式展現布袋戲背景。 「真快樂」雖然是個傳統戲班,但除了廟會演出,他們還充滿使命感的進行布袋戲的推廣教育,及特殊題材的創作,儘管平日工作比單純演出的劇團更加辛苦,所幸劇團三代同堂,幾十年發展下來沒有斷層問題,家族間一直都很緊密連結,而這也讓劇團成為名符其實的快樂劇團。 新作賦予輪迴新觀點 「真快樂掌中劇團」柯世宏今年力邀「無獨有偶」鄭嘉音擔任導演、姜富琴編劇,以女性觀點出發,集結劇場菁英重新詮釋布袋戲。結果《孟婆.湯》這齣跨界作品,不但代表台灣在法國亞維儂演出,同時也抱得29屆傳藝金曲大獎。 柯世宏指出,《孟婆.湯》打破傳統布袋戲「戲中戲,框中框」的表現形式,不但沒有了戲台,也改變布偶轉世換角的變換衣飾方式,用一件大披風,甩出不同的隱喻,可能是水漫金山寺大水中的白蛇,可能是潘金蓮內心的掙扎,也可能是苦等18年王寶釧的倜倀…… 正如靈魂投胎轉世後穿上了不同肉身,有了不同人生;同一只戲偶也藉由換上不同戲服,通過常年駐守陰間忘川的孟婆之眼,旁觀戲曲中奇女子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的愛憎怨嗟;而通過偶戲演師的手,如同遺忘與重生般建構出生命迴旋的韻律。 對於孫子柯世宏的創作,及試圖將傳統偶戲解構再拼貼,阿媽江賜美看戲後的評論是:觀眾都很認真在看戲,「這樣就可以了」。 江賜美 從年輕帥到老 每年的年底,「真快樂掌中劇團」集中火力要忙一件大事,就是86歲高齡的劇團阿媽「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會親自操偶,演一齣她的私房戲。 今年10月,江賜美搬演她30歲時的成名作《劉施伊告三廳官》,台灣第一位女演師舞台魅力滿分,仍以完整的「五音」功夫,展現劇中「生、旦、淨、末、丑」各個角色人物,演出淋漓盡致,一片叫好。 江賜美是台灣布袋戲少數女演師之一,並以獨門獨派的演出風格,不同於普遍男性主演的陽剛氛圍,反而在家庭倫理、感情刻畫上有其獨到的演出風格。 其孫柯世宏每年都會為阿媽的演出,申請國藝會或傳藝中心的經費,並和阿媽討論整理她的私房戲,選出阿媽最想演的戲。每年此時,真快樂劇團結合老、中、青三代分別發揮專長,老藝師與年輕藝師相輔相成,共同呈現出五○年代江賜美經典劇目。 今年演出一部連本戲《劉施伊告三廳官》,由江賜美親自編導,劇情有著喜、怒、哀、樂情緒,對白風趣,是當時江賜美以女演師之姿,細膩的「文戲」演出風格,不但獲得當年觀眾的喜愛,今年在新莊藝文中心廣場演出,依然獲現代觀眾歡迎,展現老將的迷人風範。 回想當年,布袋戲中不可能有女演師,但因江賜美的父親是布袋戲後場樂師,有一年媽祖生日必須要很多人手,可人手不夠,父親要江賜美跟著去演出,當時她才15歲,扮演後補人手,卻被人發現舞台上有女孩,日後便有人邀她為布袋戲偶代唱。「阿媽原本很害怕,後場一位阿伯教她唱小曲,日後一旦偶戲中的小旦出場,阿媽就會隨音樂唱曲。」之後,阿媽獲邀演出布袋戲《狗母記》主角,一人分飾多角,頗獲好評,就這樣一路演出近70年,至今上場演出3小時戲仍不覺疲累。 早在60多年前,江賜美就是戲劇界的特殊人物。柯世宏表示,阿媽讓真快樂劇團成為最獨特的劇團,觀念開放,文戲武戲很多元,對阿媽來說「戲就要有人看,有人喜歡,就是好戲,不需要在意是不是傳統。」 柯世宏表示,阿媽在他心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女子,當她不工作在家時就如同一位家庭主婦般持家,一旦站上舞台,就是專業女演師,「阿媽從來不會以傳承布袋戲的責任,給孫輩們壓力,她常說,學做布袋戲要有興趣,否則無法持續下去。」 前一篇文章 廖修平 帶著台灣元素貫穿東西 下一篇文章 邱承宗 擬真生態繪本動人心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