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保新聞真善美初心 迎媒體新世代挑戰

陳長文 |2018.10.12
139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陳長文終身志工、法學教授

星雲大師於《佛光菜根譚第四冊》〈勵志省思篇〉中提及「肩負大眾傳播工作者,當以社會需要為前提,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在人間;筆下有德,就是修行」。「真」是生命真義、探究真理;「善」是良知本事、互信互愛;「美」是良善美德、慈悲內斂。若媒體從業人員在資訊爆炸與全球化的年代能三者兼備,便能在新世代的挑戰下,持續以筆桿、話語、影像助社會、正人心。

今年第十屆星雲真善美傳播論壇以「新時代傳播媒體的機會與挑戰」為題,直指全球化下的媒體發展問題。「媒體」二字來自英文的「media」,原意是資訊的載具。筆者年輕時渴望資訊,如同久旱之人期盼雨後甘霖,畢竟當時誰掌握獲得資訊的能力,誰就有力量。媒體著實能為井底之蛙拋出垂梯、為管窺蠡測之人開啟知識之窗,正如星雲大師創辦《人間福報》以及成立人間衛視,除弘揚「人間佛教」,也期盼為社會傳播真美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同樣地,媒體在社會上也扮演傳播思想的重要角色。

早年文人有以辦報為志,知識分子透過報紙傳播資訊,以筆為劍針砭時事,大眾亦透過閱讀報紙了解新聞,對媒體業深感信任,並賦予其「第四權」的美名。然而,隨廣電、網際網路(Google、Facebook、微博、百度等)日新月異,多元型態的媒體相繼出現,大眾逐漸改變閱聽習慣,轉以依賴網路媒體投放的海量資訊得知即時新聞。對此發展,筆者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過去的新聞或可做到即「時」報導,然今日科技發達,已可使資訊迅速且無遠弗屆地傳遞,若說已達即「秒」的程度亦不為過,當為傳播業的一大躍進;憂則為,各式以假亂真的新聞已侵蝕業者公信力,過分龐雜且質量下降的資訊,使大眾漸失「真╱假新聞」的識別能力。

假新聞存有許多使真新聞黯然失色的「優勢」,如:小說般的假新聞是專為閱聽眾量身訂做,只消一枝生花妙筆,便能讓讀者讚不絕口(即使是捏造的);反觀對觀眾胃口的真新聞,卻需天時地利人和。到底何者有益於閱聽者、何者才是新聞的本質,應可高下立判。

民主社會中,公民思辨的前提是民眾「即秒」握有符合「真相」的資訊,然卻因大眾缺乏充足媒體識讀能力,而間接影響大眾對公共事務的思辨。假新聞看似僅是無法得知真確訊息的小問題,實際上正在鏽蝕民主社會思想傳遞的基礎。雖少量的假新聞可透過市場「自我淘汰」,閱聽眾也可自行透過多方查證釐清真實性,然網路社會中資訊的「速食文化」與「轉貼文化」,卻早已使閱聽眾無暇分辨真假,而陷入隱性困境中。

究應如何面對假新聞,甚或如何使新聞對社會大眾更具功能性與意義,當靠閱聽眾反省思辨,以及新聞媒體的實事求是。雖有見解認為應由政府做出額外的努力(例如修訂罰款額度與執行標準)加以管控,但此與言論自由勢必有所牴觸,更不用說現有民、刑事法律相關措施應足以防範假新聞所生之損害。另有人提出以民間第三方評鑑機制解決,然現今的成效為何仍屬未知,似要找出萬無一失的解方並非易事。

《呂氏春秋》有「一字千金」的典故,可更動一字者,贈以千金;現今的媒體,可敢有「一字之假新聞,贈以千金」的氣魄?筆者相信若媒體人敢於此資訊洪流之下做此宣誓,勇於擔起第四權之責,並長保「真善美」本心,必然能在媒體的紅海市場中脫穎而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