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莒玲
「真惱火!喊孩子洗澡都沒人回應。我在女生浴室門口等半天,只有五、六個人進去,怎麼那麼不愛乾淨。」每到公共浴室開放時間,宿舍管理員童阿姨總忍不住氣急敗壞的叨叨念。
這的確也是我初到大營盤時,頗難適應的事。憶及曾經協助我了解大營盤校務的希望之翼協會會計鐘靜,就再三提醒:住校生通常一星期洗一次澡。
一星期洗一次澡,能閃則閃
一星期洗一次澡,是缺水的關係?瞧我眼睛直瞪的誇張表情,鐘靜露出詭異笑容,沒直接回答,而是補上一句:不只是水,主要是生活習慣,有些孩子甚至一個月才洗一次澡。
聽完,我靜默。腦袋閃出頭一次住大營盤的經歷:那段期間,我挑選周末上午九點,興沖沖的前往自習教室,探視學前班至小學三年級的住校生。當場被隨風飄揚的一股濃烈酸臭味,嚇得退避三舍,幾乎停止呼吸。
又有一回,我看見數位清秀可愛的男孩,衣服髒兮兮,臉上不停地吸抽著一、兩行濃稠鼻涕,我差點衝動的拉著他們去洗臉和更換乾淨衣服。但想到和他們不熟,擔心魯莽動作嚇著他們,只得作罷。
長住學校後,我觀察到部分住校生,不僅不愛洗澡,還經常因早上賴床而來不及洗臉刷牙。最光怪陸離的是,有些孩子懶得洗衣服,偷偷把髒衣物塞進置物箱,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穿,以致身上老是有一股讓人難以靠近的刺鼻異味。
發現住校生那些壞習慣,我和童阿姨試圖採取緊迫盯人方式予以改正。每到周末或放長假,就不停催促他們清洗衣物和寢具,還預警地到房間搜查置物箱是否藏匿髒衣服;雷厲風行一段時間,住校生變得稍微愛乾淨一點。
有天晚上,我住的二樓寢室飄來一陣陣臭腳丫的味道。循著氣味走到樓梯處,確定從一樓學生宿舍傳來。我轉身找童阿姨,一塊追查是哪間寢室的孩子沒洗腳;傻眼的是,腳臭味來自大營盤村五組的跑校生(周日至周四的住校生)。折返二樓,我們決定加強管理跑校生的清潔衛生習慣。
一百零一套衣服,沒得換
此後,我看到跑校生身上的衣服太髒,隨即要求他們更換。但,行不通,因為他們千篇一律的推託之辭──忘記多帶一套衣服,我的話就卡住了。也在那時,我意外發現許多跑校生,一整周沒換過衣服!而身上那一百零一套衣服,甚至連續穿上兩周都沒洗過。
到底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讓孩子沒養成注重清潔衛生的習慣?這個疑惑,直到跟隨台灣義診團前往大營盤村服務時,才得以解開。
那一次,義診團醫生挨家挨戶造訪。推開第一戶大門,眼前入口處的庭院空地,堆滿豬屎牛糞和垃圾。我側身通過或躺或站的牛豬區時,還得小心翼翼地和一頭低著頭吸吮躺在牛糞上的黑母豬奶汁的小白豬,以及站在另一頭用力吸取母牛鮮乳的犢子,保持安全距離。
趁著四位小醫生在屋前門口跟病人問診空檔,我張望屋內陳設:烏七抹黑的屋裡客廳,懸掛一盞五十瓦白燈泡,中央擺放一張長條形沙發,各類雜物和衣服,凌亂散落。
義診團準備前往探訪第二戶時,遇到一位剛從田裡返家的四十出頭婦人。她站在自家屋外水龍頭前,用洗衣粉搓洗黑乎乎的雙手。得知有義診,她趕緊攔住醫生,哭訴身上一大堆毛病,小醫生熱心地幫她診治外傷,還建議她赴醫院檢查胃病。
治療告一段落時,婦人的四歲兒子突然衝過來,我看見男孩從頭到腳沒一處乾淨,委婉地請那位母親幫兒子洗臉洗手。怎知他毫不領情,用力掙脫母親雙手,一溜煙跑掉,母親則是無所謂地一笑。義診結束後,我還是不太習慣和釋懷孩子身上的異味;但,「久在其中,不聞其臭」的功力卻悄悄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