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便利超商、大小賣場到處林立,我還是喜歡光顧柑仔店,除了採購之外,最重要的是想重溫人情味及親切感。圖/梁純綉
文/梁純綉
儘管便利超商、大小賣場到處林立,我還是喜歡光顧柑仔店,除了採購之外,最重要的是想重溫人情味及親切感。
圖片裡的柑仔店,店主是筆者的阿姨,位在我家附近。小小的店面,開門七件事所需之物皆有,衛生紙、洋菸、伴手禮也都齊備,瞧!店主還居「鄰長」之位,不用贅述,可知她不只是生意人,對人熱心又古意。
這間柑仔店成立於民國六十年,阿姨從少婦到阿嬤,一直守著這家店。晨光微曦,她即開張大吉,習慣讀早報的人已鵠立門口、想煎荷包蛋給孩子當早餐的媽媽急急前來、上學的小朋友想買零嘴、阿嬤要買鮮奶……大清早是店裡的尖峰時刻。
早上十點左右是柑仔店的離峰時段,也是「交心時光」,怎麼說呢?這時候上班族或上學的都各自就位了,「快、快、快」的氛圍已退卻,家中婆婆媽媽們的家事正告一段落,可以外出買菜,途中經過柑仔店,熱情的店主招呼「進來坐」,入店一瞧,張媽媽、林太太也都入座了,於是幾個女人就聊天起來了。別小覷女人的「長舌」,吳媽媽過去和媳婦相處不睦,經過店主的「曉以大義」,如今婆媳關係融洽很多;柑仔店不只是買賣行為,還提供人生的正面能量呢!
鄰居如臨時有事,不能準時到校接小朋友,小朋友放學後自行走到柑仔店,於是它就化身為「安親班」;家裡有婚喪喜慶,不知如何張羅的,柑仔店走一遭,心中就有譜了,於是它又成為「諮詢中心」。
柑仔店像母親一樣,守著家園、守著大地,遊子們總想迎向它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