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主流媒體不關心正經新聞真相

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2018.10.02
1261觀看次
字級

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在外演講、授課時,常常碰到非新聞業的朋友,會好奇地問我:「為什麼主流媒體都不做國際新聞?財經新聞?或者一些觀眾真正該知道的新聞?」

我總會回答他們:「因為多數觀眾不愛看。」

發問者總會以不可置信的眼神繼續問:「怎麼可能?我是因為看不到重要新聞,才不愛看新聞的,如果媒體做真正重要的新聞,我就會看啊!」

我會說:「但無論是電視收視率、網路點閱率、報紙閱讀率……所有的數據都告訴我們,觀眾的『心中理想』與『實際收視(閱讀)行為』,有很大的落差。」

不信嗎?我隨手抓了正在寫這篇專欄當下,網路點閱率最高的「十大新聞」,依序是:歌手王中平被批評浪費資源、康芮颱風動向、陸軍不評論將購買大陸飛彈、竹北阿伯收驚收到排隊、廖峻牽癌末新娘完婚、范冰冰恐被處「素顏」酷刑、馬國畢痛訴還債真相、王瞳舞衣太性感讓老公受不了、主人久未回家大門遭惡鄰居冰箱封印、狄鶯孫鵬救孫安佐過程。

這十大當中,只有一則颱風是民生大事,一則軍事新聞,其餘有六則影劇新聞、兩則社會新聞。國際新聞?零!政治新聞?零!財經新聞?零!

這一天的「十大」並非特例,調出任何一天的「十大」,我保證差別不會太大。

既然觀眾愛看的是類似前述的「十大新聞」,主流媒體自然而然會朝這樣的方向去擴大報導,至於冷硬的財經新聞、燒錢的國際新聞,做起來吃力不討好,這些真正「正經」的新聞,當然也就能免則免了。

稍有媒體識讀素養的朋友,可能還會追問:媒體為什麼要跟著觀眾的口味走?媒體難道不能有自己的格調,做一些「觀眾該知道的新聞」,而不是「觀眾想知道的新聞」?

不能說這樣的質疑沒道理,但我必須說,這有點不切實際。

對媒體來說,媒體業跟任何企業一樣,「生存」是第一要務,就算暫時先不去思考獲利,至少也要自給自足、活得下去。新聞部是個成本極高的單位,如果媒體要存活,勢必得有足夠的廣告收益;廣告收益來自廣告商下的廣告,廣告商下廣告的依據,不外乎就是收視率、點閱率、網路流量……等「數據」;也就是說,數字不夠漂亮,就吸引不到廣告;吸引不到廣告,就維持不了生存;媒體生存不下去,就得關門大吉;這時,再曲高和寡、再清新脫俗有什麼用?

這的確是個惡性循環,因爲觀眾喜歡影劇、社會、生活(包含美食與旅遊)新聞,媒體就大做;其他類的新聞,則數會被減到最低,主流媒體看不到「正經」新聞,說穿了一點都不奇怪。

好在,也不是所有媒體都如此。君不見許多主流媒體,還是會闢出特定時段,播出以國際新聞為主的「不一樣」新聞、「Focus」新聞,或者「世界周報」;我們也樂見像您手上這份《人間福報》一樣,新聞內容豐富、營養又均衡。

真的想要更多的「正經」新聞嗎?用您的收視、點閱、關注,以實際行動,讓好的節目、好的媒體經營得更順利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