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漫遊墾丁 國家森林遊樂園

文/張廷鋐 |2018.10.01
2535觀看次
字級
於墾丁大街遠望大尖山與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牌樓相伴,很是勻稱。圖/張廷鋐
隨處可見珊瑚礁與植物伴生。圖/張廷鋐
獨特的板根植物,很是壯觀。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隨著電影《海角七號》的風光上映,使得前往國境之南──墾丁的旅人曾經更勝以往,旅人除了來到海灘一覽海岸風光之外,更前往電影中的拍攝場景朝謁,一時之間前往墾丁的各大要道壅塞的情況時常出現;電影裡的代表主席深具鄉土氣息的樣貌深植人心,然而,代表主席的台詞曾提及:春天吶喊帶給墾丁的並非更多的在地就業機會,卻留下許多吶喊後的垃圾。

前些日子,許多報導指出墾丁暑假的遊客量竟是以雪崩式下跌,許多人就對墾丁遊客量減少提出看法,有人覺得是因為兩岸關係冰凍使然、有人以為是墾丁大街物價過高而致……只是不管如何,深具特色的墾丁仍有許多景點等待你我前往挖掘。

日前造訪墾丁,夜宿大街上的旅店,而於夜裡來到著名的大街走踏,南國的熱情於夏日的夜裡表露無遺,許多攤商有著十足的活力招著攬遊客,走了一圈可見鹹酥雞、甘草芭樂、煙燻滷味等,台灣各地常見的小吃聚集於此;翌日一早,騎乘旅店提供的腳踏車漫遊,卯時的墾丁大街少了點喧囂,得以恣意在大街上走踏,遠眺前方的大尖山與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牌樓相伴很是勻稱,索性順著牌樓走去而一路登高,只見兩旁的林木扶疏很是靜謐,不一會兒,來到森林遊樂區的入口,買門票入園來場森林浴。

占地超過七十公頃的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舊稱「龜亞角」,乃是排灣族「龜亞角社」根據地而得名,遊樂區的前身是林業試驗所試驗地,早至百年前即由台灣總督府倡立,並引進超過五百種植物至此種植。

拿著導覽地圖於園區內漫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藍天為底襯的白色建築物,即為森林遊樂區的遊客中心,中心恰巧坐落於茄苳樹旁很是壯觀;接著來到板根植物區,看著長起支持根的大樹仍努力地在園區內奮力生長,一片片灰白色的支持根很少見,實為一大亮點。步行不久後,可以見到珊瑚礁拔地而起,千瘡百孔的樣貌是千百萬年前的海底地貌因地殼隆起,因而你我得以在墾丁遇見如此特別的地景;復行往前則見一線天,看見台灣少有的石灰岩地景,可以在此觀賞到鐘乳石、石筍一類在地理課本常見的名詞,也可以在此看見植物為了生存而鑽入地表深處的根系,很是特別。

夏日到訪墾丁,或許旅人們會前往海濱,為得是享受陽光、沙灘,只是墾丁還有許多美景藏在山林裡,下回旅人們若到訪,不妨前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探索森林銀葉板根於森林裡深呼吸景觀、走入銀龍洞或仙洞裡的祕徑而探訪石灰岩洞的美景、登上觀海樓或望海台一覽群山與海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