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晉朝的孝之用

文/龔敏迪 |2018.10.01
1472觀看次
字級

文/龔敏迪

《太平御覽》載,晉泰始初,陳留浚儀人董養說過一句話:「每見國家赦書,謀反大逆皆赦,至於殺祖父母、父母不赦者……」殺長輩罪大於謀反!正如魯迅所說:「魏晉,是以孝治天下的,為什麼要以孝治天下呢?因為天位從禪讓,即巧取豪奪而來,若主張以忠治天下,他們的立腳點便不穩,辦事便棘手,立論也難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

孔子也說過:「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於是,郭巨埋兒、王裒泣墓、王祥臥冰、吳猛恣蚊、楊香扼虎,「二十四孝」中,晉朝就占了五個,而且都比較矯情。

竹林七賢的阮籍,顯然看不慣這種矯情,所以他在與人下棋時,得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也要極力避免世俗的矯情而繼續下棋。這並非是他不孝,不悲痛,反而是痛得很真、很深沉,所以之後他會喝了一、二斗酒,然後大喊一聲,嘔吐幾升血,從此多日不能進食。 在母親去世下葬時也一樣,他特地吃了一個蒸乳豬,喝兩斗酒,然後與母親遺體告別,因悲慟過度,又吐血數升,全身只剩皮包骨頭,幾乎死去。

既然孝成了社會主旋律,要對誰不利,扣他個「不孝」的罪名就容易置人於死地。呂安之兄呂巽奸淫了呂安的妻子徐氏,反過來誣告弟弟不孝,於是司馬昭借這個由頭殺了呂安,順便把他的朋友嵇康也殺了,因為鍾會對司馬昭說:「嵇康,臥龍也。」

《世說新語》載阮咸有個侄子阮簡,「以曠達自居。父喪,行遇大雪寒凍,遂詣浚儀令。令為他賓設黍臛,簡食之,以致清議,廢頓幾三十年。」 不過是在居喪期間吃了一點好吃的,就被人抓住小辮子,近三十年不得敘用。阮咸也一樣,因為「居母喪,縱情越禮。素幸姑之婢,姑當歸於夫家,初云留婢,既而自從去。時方有客,咸聞之,遽借客馬追婢,既及,與婢累騎而還,論者甚非之。」《世說新語》說這個婢女是鮮卑人,騎的是驢。他的理由是「人種不可失。」但關鍵是他穿了喪服,與女人同騎而返,自然要被「論者甚非之」了。

出人意料的是,《世說新語》載,阮咸的叔叔阮籍遭母喪,然後「在晉文王座,進酒肉。」司隸何曾看不下去了,當面就對司馬昭說:「 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晉文王司馬昭居然為阮籍開脫說:「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阮籍也心安理得地繼續「飲啖不輟,神色自若」,三阮在同一問題上,遭遇了不同對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