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鄭鈺璇
文/鄭鈺璇
每個人在各個不同階段都會屬於他記憶的味道,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莫不過是一碗白粥。或許有人會疑惑,白粥這麼平凡無奇,為什麼會特別呢?是的,也許跟其它美食佳餚相比,白粥並沒有太特別之處,但特別的卻是那位烹煮的人。
由於父母離異的緣故,我從小就由我的爺爺奶奶撫養。說實在奶奶並不是個做菜手藝特別好的人,但她所做的白粥卻讓我愛不釋手,能一碗接著一碗的吃掉,熱騰騰的溫度和綿稠的口感,吃進嘴裡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再搭配鹹甜的蔭瓜,堪比人間美味,吃上一碗公對我而言根本不成問題。甚至到外地念書後,只要一有時間回家都會向奶奶點單指定要吃白粥,吃了將近二十年卻也不覺得膩,奶奶牌白粥像是有什麼魔力似的,一吃就會上癮,而世間再也尋不到如此相似的滋味。
曾經也向奶奶詢問過,為什麼她做的味道和別人做的都不同,至今吃遍的白粥都沒有像奶奶做的那般好吃,但她老人家也說不上來,只說是照著一般的方式煮罷了,也沒什麼特別的方法。而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過程中加了些對孫女的疼愛和照顧之心,所以嚐起來才會格外的美味。
隨著年齡增長,學業和工作的因素以致於返家次數減少,也愈來愈少嚐到奶奶為我所做的白粥,當我回神留心之時,奶奶的身體已經退化到連鍋碗瓢盆也無法拿起的程度了,而伴著我成長的白粥味道真的成了記憶,只能住進腦海封存,再無法呈現於餐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