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茶23號成茶與茶湯。圖/茶改場提供
【本報台北訊】食品藥物管理署昨公告修訂十款農藥的使用與殘留標準,其中最具爭議的為茶蟎防治農藥「賽派芬」,新增准用於茶葉,殘留量為二十(單位ppm),該農藥被評估「可能對人類具致腫瘤性」,台灣也成為全球第二個准用賽派芬的國家,食藥署強調,賽派芬對人體致癌性極低,加上茶葉用藥過於老舊,有使用新藥的必要。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表示,本次新增使用於茶葉用藥的分別有賽安勃與賽派芬,賽安勃的殘留容許值為一點五、賽派芬為二十,被質疑開放使用量高於其他國家,不過仍低於美國與日本的三十。
另外,各國的作物不同,不該用相同的標準去看待,台灣與日本對於茶飲有一定的依賴,有些國家沒有種植茶葉,當然沒有核准新農藥的必要。
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葉蹣類在茶葉的發生率很高,目前防治葉蹣類的農藥不包含「賽派芬」共十九種,會增加的主因是希望茶農可以輪用不同的農藥,避免作物產生抗藥性。
魏任廷表示,根據報告,賽安勃並沒有被評估為有致癌風險,不過,賽派芬在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評為有C級的致癌風險,從試驗報告來看,賽派芬有造成雌大鼠出現子宮腺癌的疑慮,但對人類的致癌風險極低。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科主任楊振昌表示,賽安勃與賽派芬都是脂溶性的農藥,泡茶時幾乎是無法溶於水中,兩者皆為低毒性低急性毒的農藥,民眾無須過度擔心有致癌的風險。
過去進口茶葉是否有檢驗出賽派芬?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鄭維智表示,現行的規定已涵蓋大部分高風險農藥,但賽派芬並不在檢驗之列,未來將評估納入檢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