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非合作論壇昨天在北京登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高規格接待外賓,對於中非之間的經貿戰略合作表示期待。由於非洲多數國家為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加上擁有豐富礦藏與人力資源,中國大陸更能適時輸出技術與資金,中非關係備受關注。
探究中國大陸與非洲之關係,應追溯至冷戰時期,當時大陸處在美蘇兩強中,維持自身的外交路線與國家利益,加上當時許多擁有非洲殖民的歐洲母國因自身國力衰退,當地國民深受民族自決影響,許多國家藉機獨立,一時間非洲誕生數十個新國家,大陸為增加邦交國數量,不但趁機拉攏,更發表「永不稱霸」非洲的宣言。對於非洲國家而言,因當時普遍對於歐美國家深感厭惡,與中國大陸合作建交,不但穩定自身發展,更能擺脫殖民母國的束縛,維持自身的國家尊嚴。
中國大陸與非洲之間的關係,從原本單純的經貿往來,逐漸深化文化、教育、醫療、農耕技術等合作。對於此刻的大陸而言,由於國內生產過剩,大陸政府為拓展市場,針對非洲、中亞、中東、南美進行多項經貿合作協定的簽署,其中非洲所扮演的不光是經貿合作的對象,更是大陸向強國目標前進的跳板之一。
在軍事上,大陸軍艦定期巡弋印度洋至東非海岸的海域,一方面是要協助聯合國掃蕩海盜,二方面透過遠洋海軍的建構與部署,維持在非洲附近海域的出現,更利於建立大國形象。
外交上,大陸為徹底維持海上運輸線的安全,軍艦配合遠洋漁船的航道安全,成為當前目標之一,加上輸往大陸的石油、天然氣的路線普遍從中東、地中海出發,途中經過非洲的頻率升高,在外交路線上選擇更加重視雙方之交流、合作,不但嘉惠於非洲當地人民的經濟,更能鞏固自身在能源取得上更為便捷。
從美中兩強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勢力漸漸在非洲淡出,美軍過去因防務的需求,加上為掌控中東能源運輸線,非洲遂成為美軍的關注焦點之一。
然而隨著美國的戰略調整,現階段美軍更加注重亞太區域,加上俄羅斯對於歐陸的威脅不減,對於非洲的軍事部署降低不少,中國大陸便趁著美軍在非洲的真空狀態下前進,除先後打造軍事基地,為降低當地排外情緒,以中非命運共同體來形塑雙方關係,希望成為和平締造者。
如今大陸不但是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非洲更是大陸的商品市場與製造工廠,隨著中國大陸政府靈活外交的運用,未來非洲在國際場合力挺大陸的音量,將會持續成長。
磐石(嘉義市/獨立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