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業者慶祝羽球國手戴資穎亞運摘金,推出買一送一優惠,再度引發的所謂「大麥克之亂。圖/Toin
文/蔡祐吉(資深媒體人)
從「搶購衛生紙」,到電信費率「四九九之亂」,再到上個星期速食業者慶祝羽球國手戴資穎亞運摘金,推出買一送一優惠,再度引發的所謂「大麥克之亂」;凡有優惠必大排長龍、一窩蜂搶購的現象,已逐漸從偶然變必然,這並不是個好現象。
當然,有許多人會在旁邊看笑話,認為這些民眾是「貪小便宜」,為了省區區幾十塊錢,寧願花上幾十分鐘到好幾個小時;看笑話的人常會這樣說:「這幾個小時的時間成本,根本遠超過省下來的幾十元。」
會這樣說的人,通常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他們的時薪,的確遠超過大排長龍省下來的錢;但是,問題真的這麼單純,就是「貪小便宜」四個字可以含括過去?
換個角度說,又有幾個時薪超過排隊省下錢的人,願意這樣排?除非這些人閒來無事,把排隊當健身,把搶購當樂趣?筆者不認為台灣社會有這麼多窮極無聊的人。
既然如此,事出必有因,從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角度看,有這麼多人願意花長時間去省小錢,中間的關鍵問題就是:他們無法利用同樣的時間,賺取到比省下來的成本更多的錢。
筆者以記者的視角,觀察台灣政治與社會近三十年,見證台灣經濟的由盛而衰;宏觀面,經濟成長逐漸走下坡,從「亞洲四小龍」之首,一路滑落到連東南亞國家都要超越我們;微觀面,三十年前,筆者任職媒體工作的起薪三萬三千元,一碗牛肉麵八十元,現在筆者的學生,初入媒體的待遇二萬八千元,一碗牛肉麵都在一百二十元以上;也就是說,國民實質所得下降,物價卻持續上漲;更不用說,當年房價低,比較多人買得起,且一買一賣可能大賺;股市熱絡,投資也容易獲益;而這一切榮景,現在都已不再;在這種情況下,光是要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難度就很高,我們又如何苛求,民眾開始斤斤計較,希望能省則省,把握所有優惠的機會,試圖減少民生支出。
我不否認,儘管日子難過,一支三、四萬元的高價手機依舊熱賣,跨國咖啡店經常客滿……,的確,許多人在「省」的同時,有著極端的「犒賞自己」的「小確幸」心態,但這並不夠能掩蓋經濟停滯與貧富懸殊的結構性問題。
誰該為這樣的現象負責任?網路上敵對陣營之間,又是一片論戰!但我認為,這不是藍綠兩黨應該互相指責的問題,相反地,這是某種程度的「歷史共業」,是兩黨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
如果兩黨真的把「民之所欲」放在心上,如果兩黨真的想讓社會更好,該做的,不是剝奪過去既有福利的「均貧」,而是把餅做大,創造大家都能賺錢的「均富」環境;講得更白,不是降低軍公教的退休金,而是應該設法拉高勞工的退休金。
無論看到「XX之亂」,執政者跟在野者都該心生警惕,羅馬不是一天造成,沒有人是局外人,沒有人有資格說風涼話。如果我是蔡總統或吳主席,我會走入排隊的人群中,親耳聽聽民眾的聲音,很容易就知道未來該做的事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