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從宣告到上路,僅五天作業時間的準公共化幼兒政策,施行一個月到目前為止,保母簽約的人數僅兩成,還有不滿的保母團體,要舉辦野餐會抗議。
至於私立幼兒園更串聯抵制不願加入,並控告政府壟斷,使得幼教現場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情緒,可見政策實施成效不彰,應盡速修正改善。
先就私幼業者來說,這項政策之失誤在於將「補助」與「簽約」綁在一起,要求業者和保母配合簽約,以接受政府的規範,家長需選擇簽約機構才能獲得補助。但站在私幼業者立場來看,認為所有營運成本都是業者負擔,政府透過簽約強行介入收費標準與人員薪資,是十分不合理的要求。
再就保母來談,他們認為工作辛苦,只有被要求配合,並未獲得政府的支持,自然發出怨言;這種來自第一線服務人員的不滿聲音,政府應該參考,不是置之不理、充耳不聞,而強硬推行。
在政策上路之前,未與保母與幼兒業者充分溝通,即匆促上路,難怪會導致業者抗議抵制,在簽約數未過半之下,也無法讓多數家長獲得六千元的補助,顯然政策目標已無法達成。
政府應面對政策缺失,邀集保母、業者、家長團體商議,重新擬定因應少子化政策,推出業者願意配合、家長實質受惠的雙贏方案。
葉美霞(彰化縣/退休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