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台灣後山區地形狹長,就醫相當不便,不少媽媽從懷胎就放棄產檢。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面臨少子女化,每個孩子都是寶貝,但衛福部統計顯示,台灣花、東、高、屏等四縣市後山出生的嬰幼兒,近五年來死亡率經常高於全台平均一到二倍。醫師表示,後山狹長,就醫不便,不少媽媽從懷胎就放棄產檢,這是影響死亡率高的可能原因,呼籲政府補助產檢個管師人力,保護寶寶健康,從媽媽懷胎做起。
行政院八月公布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白皮書,除了闡明育兒及托育新制,在〈兒童健康權益與保護〉章節的現行政策檢討內容部分指出,去年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四,但花蓮和台東皆超過千分之六,屏東及高雄也超過千分之五。
此外,回顧衛福部的歷年嬰幼兒死亡率統計,全台新生兒死亡率平均為千分之二點二到二點五,嬰兒死亡率平均為千分之三點六至四。
在地醫師每人須顧200孩子
不管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或一歲以下嬰兒,近五年來,死亡率前幾名幾乎均由花蓮、台東、屏東及高雄拿下,差距最高可達二點八倍。換句話說,台灣後山的寶寶要健康長大,比其他地區縣市來得更加困難。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治醫師卓德松受訪說,六年多前,一項有關屏東醫師及兒童人數統計數據顯示,跟其他縣市醫師相比,當地兒科醫師每人要多照顧二百名孩子。因醫護人力不足,當時縣內沒有一家醫院設立小兒加護病房,重症孩子都要「外送」高雄。
台北榮總玉里分院婦產科主任詹文宗指出,花東地區狹長,設有產科且提供產檢的醫院幾乎集中於市區,以玉里為例,往北花蓮市或往南到台東市,距離都逾一百公里,加上交通不便,使孕婦產檢率低。
卓德松呼籲,政府應探究縣市嬰幼兒死亡率高的原因,若非醫療設備不足問題,就可能和胎兒在媽媽體內健不健康有關。
衛福部國健署簡技陳麗娟說,該署未研究四縣市嬰幼兒為何死亡率比其他縣市來得高。針對白皮書內容,未來將試辦地方兒童死亡回顧計畫,以了解原因,進而研擬介入措施,縮小差距。
先天畸形 嬰幼兒最大宗死因
至於全台嬰幼兒死亡因素,陳麗娟說,去年新生兒四百八十六人死亡,嬰兒七百七十二人死亡,最大宗死因是先天性畸形,其他依序是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妊娠時間長短所導致的呼吸疾患、特發於周產期感染及心臟病。嬰兒則多一項事故傷害。
對於全台縣市嬰兒死亡率排名,近年均由花蓮拿榜首,花蓮縣婦產科及小兒科醫師呼籲,政府應補助個管師人力,協助醫師「找出」孕婦以提升產檢率;另籲今年底將結束的「醫中計畫」應持續辦理,即由醫學中心派婦兒科人力持續進駐偏遠地區,才能挽救後山寶寶的健康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