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經常有人說,如果想把什麼學好,就要跟那個領域的頂尖者學習。所以,要學物理,最好跟著愛因斯坦嗎?美國組織心理學家格蘭特(Adam Grant)二十五日在《紐約時報》撰文,向大學生提出忠告:最優秀的專家有時是最差勁的老師。
三十七歲的格蘭特現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他在二十八歲時即取得華頓終身教職,是該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終身職教師,他說,愛因斯坦在發表第一篇相對論的三年後,首度開始在瑞士伯恩大學任教,第一學期開課傳授「熱力學」,只有三個學生,而且還都是他的朋友。第二學期這門課必須取消,因為只剩一個學生。
愛因斯坦自傳作者艾薩克森說:「愛因斯坦從來不是個會啟發學生的老師,他的課多半被認為雜亂無章。」
格蘭特表示,那些頂尖人才並非不在乎教學,而是他們對於自己專長的領域知之甚詳,且是在很久之前就精通熟練,熟練到無法理解學生對那個領域的無知。
社會學家稱此為「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心理學家貝洛克的解釋就是:「當你對自己做的事愈做愈好,你協助他人了解這項技巧的能力就愈來愈差。」
格蘭特認為,如果想學新事物,在找老師時,無論是找教授或教練,都應記住三項因素,第一點是「留意老師是從何時起研究那項教材」,他解釋,許多大學的最佳教師都只是研究生,因為這些人剛學不久,很容易理解初學者的想法與心境。
第二點是「考量老師自己精通那項教材有多困難」,格蘭特說,人們常受到愛因斯坦之類天才的吸引,因為他們的專長似乎得來全不費工夫,「但我們應該跟那些成績超出預期水平的人學習,他們以最少的天賦和機會,達成最好的成績」。
最後則是「重點不只是老師對那項教材了解得多好,還有老師能把那項教材傳達得多好」,格蘭特說,對於那些專家來說,傳達溝通是特別困難的一件事。
格蘭特說,針對世界級科學家、音樂家、運動員及藝術家的多項研究顯示,他們並非從小就有頂尖教師或教練,他們的啟蒙老師多半把學習弄得很有趣,且讓孩子樂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