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街友沒健保 有病只能忍

 |2007.06.16
77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根據人安基金會全台露宿街友調查指出,有百分之七十五點六的街友沒有健保保障,人安基金會呼籲社會大眾正視街友問題。

長期關懷「街友」的人安基金會社資部劉季蓁表示,街友多半是露宿街頭或窮困的社會邊緣人,連生病都得忍耐苦撐,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看病的錢。

人安基金會也隨機抽查全台四百七十五位求助者,發現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四的街友,沒有健保卡或欠費無法使用卡片;若單就露宿街友而言,更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五點六無法使用健保卡。人安表示,因看病要花錢,街友寧願忍耐也不願就醫,其中不乏糖尿病、痛風、心血管疾病等需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

劉季蓁說,街友大多數為年長人口,從露宿街頭的二百六十三位街友中,平均年齡是五十一點九六歲;而處於貧苦有屋卻三餐不繼的社會邊緣人,平均年齡為六十點一五歲。百分之九十的露宿者會選擇在公園、車站、橋下、路邊、騎樓等地野宿;只有百分之六會找尋空屋或廢棄房舍棲身。

在福利補助上,露宿街友中有百分之八十三不能適用政府低收入戶、中低老人生活津貼、殘障津貼等補助;而享有政府補助者,以殘障津貼最多。

劉季蓁指出,流浪的成因複雜,在該基金會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求助者為高齡、低技能、低學歷。其中不識字及國小以下學歷就占百分之五十八點一,但國中以上的流浪者也有四成,求職方向均以低技術的工作為主。找不到工作的街友則有百分之六十六點五。

她說,家庭喪失功能也是另一個問題,街友中只有百分之十六點二還維持婚姻狀態,未婚街友占百分之四十四點二。然而家庭無功能者占百分之四十九點四;多數街友無親可依,包括長者已逝、不麻煩親人、家庭疏離或解散、不想落魄回家等都是流浪因素。

劉季蓁表示,短期流浪街友,在生活改善及脫困動機上最強;反之,一旦習慣流浪,輔導時間更長。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輔導」是最有效的策略。街友救助專線(○二)二八三六一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