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端午節將至,馬偕醫院營養師提醒民眾,市售粽子美味可口,但熱量普遍較高,若自己動手包粽子,建議採用低熱量又能增加口感的食材,掌握一些小撇步,即使糖尿病人也可以健康吃粽。
馬偕淡水院區營養師王婉蓉建議,用五穀米取代一部分的糯米,不但可增加纖維的攝取,也可以降低食用糯米造成的消化不良;餡料可用栗子或山藥代替鴨蛋黃,也可選用熱量較低的雞肉或海鮮代替豬肉,餡料中可添加竹筍或低熱量的蒟蒻來增加粽子的份量、充實度以及口感。
王婉蓉指出,自行製作豆沙粽時,可將搗碎的紅豆泥中,加入少許植物油代替豬油,用代糖取代砂糖,此類作法雖然會使紅豆泥口感較不滑順,但熱量會減低很多。
至於在炎夏十分受到各年齡層青睞的水晶粽,不但口感特別且熱量很低,很適合怕胖又厭倦傳統肉粽的人。不過,吃粽子沾醬時,別忘了多加一份青菜,營養較為均衡,也可以增加飽足感。
淡水分院另一位營養師陳明珠則是提醒糖尿病人,粽子煮得愈久,其糯米糊化程度愈高,容易影響血糖的穩定。陳明珠表示,糖尿病人只要掌握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纖維多)的原則,並且將吃的粽子以白飯的份量去替代、酌量小心食用各類含糖份及熱量較高的沾醬,也可以過個健康快樂的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