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的 身體 結緣
要真正解開病苦,
只有完整經歷病苦,
並學習從中抽離,
保持旁觀。
圖/中華氣機導引文化協會提供
文/鄧美玲
原本計畫十月份參加EBC(聖母峰基地營)登山隊,一探高山奇景,也完成我在十幾年前攀登過ABC(安納普納基地營)後的心願。但經過最近幾次山訓,還是忍痛放棄了。
我曾熱愛登山活動,也挑戰過幾座百岳,自從聽了張良維老師的勸,他說「登山運動是殺生不是養生」,加上我的膝蓋也確實因為長期爬山開始隱隱作痛,我就斷然捨棄了這項愛好。但EBC的召喚時不時就在心底醒過來,搔著我,這次,真沒多想就報名了。直到時間迫近,再忙也得開始重新鍛鍊體力耐力,測試高山反應。六月底開始山訓,一切順利,可是,在雨中走完一路陡上陡下的合歡山北峰之後,我有天生宿疾的左腿就開始鬧情緒了。
小時候我有輕微的跛腳,可能是左側髂腰肌筋膜錯位所致。後來動過手術,跛腳明顯改善,卻損及神經,左大腿皮表麻木,用針刺都不知道痛。練功後知覺稍有恢復,代價卻是每隔幾年就會爆發一次劇烈的疼痛。最痛的一次是開始練氣下湧泉,只要一個吐氣,意念一鬆,氣沉湧泉,就彷彿有幾把利刃同時插進肌肉裡,痛到只能咬緊牙關,忍著提醒自己:放鬆、再放鬆。
最痛的那次,時間也拖得最長,斷斷續續大約三年,每每在路上走著走著,一陣劇痛就會猛地襲來。我後來歸納出可以快速緩解的方法,就是用「攀足長筋」的原理,腳尖往後扣,讓腰腿盡量放鬆延伸。
有了具體可行的方法處理生理病痛,自然就愈來愈不怕痛了。這回因爬山刺激舊傷復發,突如其來的劇痛幾次讓我寸步難行,親友比我還緊張,總勸我去醫院做個掃描,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我卻不為所動,因我深知這種問題醫生也無法處理,頂多給我肌肉鬆弛劑,麻痺神經連結,讓我暫時忘記疼痛;而手法再高明的整骨復健推拿,也不如我自己做幾個伸展放鬆的動作,讓被壓迫的神經組織找到互不相礙的空間。
再說,因為身體障礙不得不放棄心心念念的EBC夢想,於我而言也是重要的警訊。人身難得今已得,一蹉跎人生也過大半了,至今道業未成,累世的習性拖泥帶水糾纏不清,卻還在忙不完的人生應酬裡轉圈圈。相比於放棄EBC,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所以,我照樣拖著會痛的腳給學生上課,在他們面前呻吟,在疼痛面前示範如何直抵疼痛的最深處,咬緊牙關,然後放開;或者繞個彎子,避開痛點,繼續保持前進。此外,我也刻意留住疼痛的覺知,一方面把它當作如影隨形的「諍友」,一方面也提醒自己:覺醒的代價,往往是劇烈的疼痛,你能挺得過去嗎?
跟自己的身體結緣,最終不是為了求得身心安樂,而是要將每一拳都打在生命的痛處,讓自己學會一次又一次地在劇痛中保持清醒。因為身心安樂也只是一時幻象,隨著肉身終將崩毀而來的心識挑戰是無法迴避的,所以,要真正解開病苦,只有完整經歷病苦,並學習從中抽離,保持旁觀。
8月19日張良維老師免費演講「解開病痛的鑰匙」,9月14~16日「東醫氣機導引三天兩夜身心靈成長營」,詳情請洽02-231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