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三十二)

文/慧開法師 |2018.07.29
1729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從「轉大人」到「轉老人」(續)

行文至此,跟大家講一個有關「轉老人」的生活小故事。回憶大約十年前,有一次我在台北出席一場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遇到一位老同事,他曾經在南華大學服務,後來轉到北部一所國立大學任教。我們有滿長一段時間沒見面了,那一天聊著聊著,他就跟我訴苦,說他好不容易升等教授了,可以開始多做一些社會服務的工作,沒想到在家裡卻被老婆教訓數落,說他只顧著做研究、忙升等,自己的兒子要考大學了卻疏於關心。被老婆這麼一念,他就趕緊開始關心兒子,一關心之下不得了,發現兒子竟然背著父母偷偷地交女朋友,他就擔心哪天他意外作了「阿公」他都可能不知道!不過最讓他傷感的一件事情是,前幾天他搭捷運,竟然有小女生讓位子給他,害他難過了整整一個晚上。我就馬上安慰他,說他現在已經開始步入「轉老人」的生命階段了,這是每一個人遲早都必然會經歷的生命過程,所以要學習適應,千萬不要難過。他聽了我的話之後,稍稍感到釋懷。

我們每個人都會從「轉大人」到「轉老人」,就是人生的寫照。我們可以借用數學概念來描繪,每個人一期人生的生命曲線就有如開口向下的拋物線一般,從座標的原點一直向上攀升,平均而言大約在五十歲左右到達頂點,可能會有小一段時光維持水平狀態,情況因人而異,然後開始下滑,有人下滑得快,有人下滑得慢,但是無論如何,到了這個階段,只會下滑不會再上升,最後會下降到水平線,等於是一期生命的落幕。

在「人生第一個黃金時期」的「轉大人」階段,生命曲線是強勁有力地向上攀升,此時的生命充滿了活力與希望,同時也會不斷遭遇到考驗,甚至於經驗到挫折,在此一階段雖然人生經驗不足,但是我們大都樂於接受挑戰,勤於學習,勇於突破困境,志在開創新局。在這個過程當中,生命不斷成長,人格不斷成熟,這就是從青少年到「轉大人」而邁入壯年之前的黃金時期。

到了「轉老人」的階段,生命曲線早已開始衰減下降,此時人們大都已經見證了世事的滄海桑田、無常變遷,歷練了人事的興衰起浮、窮通禍福、是非成敗,也經歷了人際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恩怨情仇。在辛勤工作了三十、四十甚至於五十年,勞心勞力了大半生之後,多數人陸陸續續開始告別職場,退休賦閒。就理上而言,應該可以好好頤養天年,享享清福,然而在現實面上,卻遠非如此。

有人會慨嘆自己壯志未酬,深感遺憾,有人會覺得自己年老氣衰,壯志不在,更多的人在告別職場生涯之後,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生命突然失去了意義,茫茫然無所適從。一方面,回頭看,往事只能回味,另一方面,向前看,卻看不到生命的未來,迷失了生命的方向,喪失生命的意義,這是許多人在退休之後的現實生命寫照。還有一些人,在退休之後身體機能也隨之快速退化,甚至於提早告別人世。

其實,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殊不知,退休之後的此時此刻,正是人生的「第二個黃金時期」。我要告訴銀髮族的朋友,如何好好運用這一段「黃金時期」,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圓滿的結局與歸宿。

好好運用人生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首先,要做好心理建設與思想建設,及早培養及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以及積極、正向、健康的生死觀,廣泛地探索且深入地了解宇宙時空之廣大浩瀚,並深刻體會生命境界無限開展與提升之可能,以超越克服面對自我色身老朽衰敗乃至死亡的無謂恐懼。具備「十方三世」的宏觀思想,是真正能夠生死自在的基本素養。

第二、預作規畫以及安排好個人的生死大事,透過預立遺囑,事先做好個人身後事之規畫,安排家務,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畫,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有關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畫,並非將個人財產立即就分出去,而是事先作好完善的規畫,也不一定全數都分給子女,也可以捐作慈善,等到個人往生之後,再依法執行。(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